近期,黃金價格走勢猶如“過山車”,美國大選后出現“六連跌”,本月下旬又恢復上漲態勢,11月24日一度沖上2700美元/盎司高位。不過,11月25日,國際黃金價格再次出現回調,當日振幅超過了100美元/盎司。
在金價波動加劇的背景下,銀行競相調整黃金投資產品風險等級。11月22日,建設銀行公告稱,將上調易存金(實物黃金定投)產品風險等級為中風險。而此前已經有多家銀行對黃金投資產品的風險作出了調整。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調整黃金投資產品的風險等級主要是受金價大幅震蕩的影響。“未來黃金價格預計仍將震蕩上行,建議投資者逢低少量投資黃金產品。”黃金分析師張亞林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風險等級調整為中級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建設銀行發布公告稱,為順應市場變化,該行以審慎、客觀的方式調整易存金(實物黃金定投)產品風險等級,自2024年11月23日起,其風險等級調整為中風險。
根據建行公告,個人客戶在辦理易存金業務前,應有與易存金風險等級匹配且當前有效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個人客戶可通過建設銀行網點、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等渠道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如個人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為穩健型、進取型、激進型,則客戶可以辦理易存金簽約、實時買入、設置定投計劃、變更定投計劃等交易。
如該評估結果為保守型、謹慎型,則客戶不可以辦理前述易存金相應交易。個人客戶辦理易存金贖回、兌換、定投計劃終止、解約等交易,不受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限制。
對于此次易存金風險等級調整的原因,經濟導報記者從建設銀行客服人員處獲悉,主要是近期國際形勢影響了黃金價格的走勢,金價波動比較大,風險較高,客戶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購買。
實際上,此前已有平安銀行、上海農商行等多家銀行對黃金投資產品風險等級進行調整。
以上海農商行為例,該行將積存金產品風險等級由原先的中低風險提升至中風險,明確客戶進行積存金買入方向交易時需要滿足風險測評結果為平衡型及以上,否則無法開展相關交易。
除上調風險等級之外,多家銀行提升了黃金投資產品購買“門檻”。
多家銀行曾發布公告,上調積存金產品的起購點,調整后的最小購買金額在650元至700元不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銀行已經是年內第二次上調起投門檻。在今年3月份,多家銀行就曾上調起投門檻。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除了調整風險等級和上調起購門檻外,包括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平安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也相繼發布了貴金屬交易風險提示,大意為:近期國內外貴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風險提升。請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合理控制倉位,及時關注持倉及保證金余額變化情況,理性投資。
11月14日,上海黃金交易所也發布通知稱,近期貴金屬價格持續大幅波動,請各會員單位繼續做細做好風險應急預案,維護市場平穩運行,提示投資者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
在張亞林看來,不管是調整風險等級度還是上調起購金額,實際上都是在提醒投資者關注未來潛在波動風險。投資者需要理性投資,把握積存的節奏,防范潛在波動風險。“黃金的高位震蕩也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承擔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投資者在配置時應采取更加謹慎和分散的策略。”
仍有投資價值
“近期黃金暴漲暴跌讓不少投資者心驚膽戰,不少投資者來詢問下一步該如何操作,黃金還能不能投資?”濟南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劉洋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一般都是回答可以投資,但需要一定的技巧。不要盲目追漲殺跌,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去合理配置。”
劉洋表示,如果是沒有投資經驗的新手,就不要碰積存金一類的產品,可以考慮投資“固收+黃金”類產品,或者購買黃金ETF產品以及掛鉤黃金的基金產品。
“這幾類產品雖然都和黃金有關系,但風險相對較低,比較適合普通投資者。尤其是黃金ETF產品,今年以來,部分產品的收益率在15%以上。”劉洋解釋道,“盡管黃金ETF市場表現強勁,投資者在面對市場時,還是要保持謹慎與理性,因為任何投資都伴隨著風險。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綜合考慮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及市場動態,以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而在黃金投資者林衛國看來,黃金的暴漲暴跌提供了短線投資機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沒有專業的黃金投資經驗,不能實時盯盤的話,就不要動。畢竟短線投資機會需要扎實的投資經驗。”
在張亞林看來,目前黃金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影響黃金走勢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投資黃金的專業性要求較高。投資者應選擇多元化投資組合,切勿盲目跟風。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三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總量同比增長5%至1313噸,創歷年三季度需求新高。在經歷此前調整后,近期金價有所反彈。華安基金表示,中長期看,美聯儲降息周期仍在進行中,黃金抗通脹。同時,美國債務壓力擴大,影響美元信用,也將倒逼美聯儲降息。
高盛預測,隨著各國央行繼續大舉買入黃金,金價明年可能觸及3000美元/盎司。同樣,花旗預測,到2025年中期,金價可能達到3000美元/盎司,理由是“地緣政治熱度”和對避險資產的需求。
“黃金長期持有肯定能跑贏通脹,適合做中長期的資產配置。短期來看,黃金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者應盡量避免在高位買入。”張亞林分析道。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