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既是創新成果的“保護網”,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然而,當前,企業常常缺少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專利技術,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利技術又往往無法實現產業化。
如何才能搭建起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化合作的平臺,暢通溝通渠道,讓企業與高校“面對面”,促進知識產權成果快速落地轉化,破解企業難題?
11月7日,一場聚焦專利轉化運用的盛會——“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山東·德州專利轉化運用對接活動在德州舉辦。來自政府、學術界、企業界的精英,聚焦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整合知識產權服務資源,共同探討知識產權專利轉化的新路徑,共謀創新發展新機遇。
簽約12個知識產權專利轉化項目
會上,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簽約了“裂殖壺菌菌株專利轉化運用項目”。作為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12個知識產權專利轉化項目在會上成功簽約,這個項目便是其中之一。這些項目的簽約,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們研究所一直以來都與德州開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尤其是聚焦德州的新能源、功能糖以及新材料、高端化工等方面。未來,將根據當地產業結構,進一步促進專利的轉化應用,吸引更多的項目落地德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處處長陳驍說。
產學研深度融合,助推專利技術產業化,也為專利持有者帶來了實質性的經濟利益。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客戶對山東百龍創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有的產品提出了更高的指標要求,比如提出了低聚異麥芽糖DP3≥90%、抗性糊精平均分子量>2400dal。
在這種情況下,山東百龍創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江南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利用江南大學在功能食品酶制劑開發方面的可研優勢,于2022年與江南大學產學研合作并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推動阿洛酮糖、低聚異麥芽糖等產品專利技術產業化運用。
山東百龍創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與江南大學先后合作高純度阿洛酮糖生產技術項目,該專利制備的相關酶制劑解決了阿洛酮糖酶活性、重復利用頻率和轉化率低三方面的生產難題。
“2023年專利轉化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研發在京津、轉化在德州
“德州是山東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城市,被賦予‘一區四基地’功能定位,其中一個定位就是‘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德州市委書記田衛東介紹說。
正是因為這樣的定位,德州有著專利轉化的戰略機遇、產業生態和優良環境。該市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雙平臺運行、全鏈條管理,為企業提供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服務。
“在德州,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65天,比全國平均周期提速86.2%,最快21個工作日即可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最快僅需2日。今年1至9月,預審合格的發明專利授權率達86.4%,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授權率分別達到96%、100%,實現了質量、速度‘雙提升’。”德州市副市長陳曉強透露。
“今年1-9月,我們的發明專利授權量、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速均居全省首位。”田衛東說。
據了解,德州市深化“一縣一區”“一部門一重點”“一企一院所”對接機制,建立了京津冀創新轉化(德州)中心、德州(北京)協同創新中心“雙向飛地”,常態化開展“走進大院大所”“央企德州行”等活動,中科院29家科研院所與德州市開展深度合作,1678家企業與600余家大院大所建立穩定合作關系。
“這次活動,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天津中心、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研究所、齊魯工業大學與我市簽訂合作協議,4個人才項目與我市簽約。我們愿與各界朋友共享戰略紅利,持續放大‘研發在京津、轉化在德州’的品牌效應。”田衛東說。
前三季度全省專利轉讓近5萬次
“高校和科研機構‘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不便轉’‘不能轉’,中小企業獲取技術難、專利轉化難、資金不足、專利產業化能力弱;產業鏈創造質量參差不齊、專利國內外統籌布局不夠、專利訴訟維權應對能力不足……”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王培章表示,這些轉化中的種種弊病都制約了專業技術的產業化。
針對這種情況,山東已組織開展了可轉化專利摸排。據悉,全省170家高校院所累計盤點專利近8萬件,全面摸清了可轉化專利“家底”。同時,山東還推進“百校千項”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行動,啟動專利申請前評估試點,提升新增專利源頭質量。
助推專利技術產業化,必須暢通轉化路徑,提升專利轉化運用效能。山東推進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通過專利拍賣會、專利開放許可等方式,大力盤活知識產權資產。前三季度,全省專利轉讓近5萬次、專利許可超4000次。
“組織全省170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累計盤點存量專利近8萬件;篩選進入轉化資源庫近3.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2.9萬件,占比78.2%;2024年前三季度專利質押登記金額超過350億元,同比增長19.3%;2024年前三季度專利轉讓許可次數約2.7萬次,其中高校院所3039次,同比增長68.4%。”經濟導報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
陳驍透露,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正在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持續推動重大方向和重點產業化項目的落地。比如,聯合山東能源集團開展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百兆瓦級中試示范,目前已獲批“太陽能光電轉化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籌建鈣鈦礦技術創新中心,與山東能源集團簽署合作協議;聯合承擔重大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共同推動首條百兆瓦中試線建設。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謝衛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