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是國家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山東省商河縣搶抓電商直播紅利,大力發展電商直播經濟,創新電商發展模式,將電子商務與農產品銷售、產業轉型、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工作緊密結合,成功探索出一條“新媒體+電商+直播”的逆襲路和電商精準帶動原經濟困難人員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

數據顯示,縣域電商經濟發展勢頭迅猛,2024年上半年,商河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億元,同比增長3.2%,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8個百分點;2024年前9個月,全縣網絡零售額達42.6億元,同比增長17.2%,全縣電商店鋪4712家,推動傳統企業轉型200余家,電商從業人員達5萬余人;鄉鎮商貿中心、村級便民商店、鄉鎮快遞網點、快遞進村、農貿市場和大集覆蓋率均達100%。
產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經濟導報》社青年記者代表團隊近日專程到商河縣電商直播基地進行調研、走訪、采風,探索找尋推動商河縣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強力。
“一盆花”撬動大產業
作為八屆濟南市花卉博覽會的舉辦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商河縣花卉設施面積已經發展到155萬平方米,建成20萬平方米溫泉花卉創新孵化基地、30萬平方米海峽兩岸花卉創新園、20萬平方米溫泉花卉谷……依托獨特的地熱資源,商河縣大力發展以溫泉設施花卉為主的花卉產業,用十余年時間實現花卉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質變”,成為當地優勢主導產業,以花為媒的“美麗經濟”也如花綻放。
在商河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鄉村綠洲(山東)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花卉生產基地,潮汐灌溉系統、物聯網和自動化控制系統等“黑科技”設施構建起溫室精準環控、灌溉、施肥等標準化作業體系,確保花卉在較佳環境中生長。該基地的紅掌、蝴蝶蘭等高檔名貴花卉生產種植主要走國內銷售,走批發市場,并在全國各大城市都設批發點。

抖音花卉類網紅莊云關作為鄉村綠洲(山東)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帶著青年記者團隊一起聊起了花卉產業。“商河素有‘溫泉花鄉’的美稱,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擦亮花卉商河、生態商河這張名片。根據種植特色,我們目前主要做蝴蝶蘭和紅掌,按照特級、A級、B級、C級向外分銷,市場行情最好的時候,特級花能賣40多元/盆,A級花能賣30多元/盆,B級花能賣20元/盆,每月通過抖音、拼多多線上平臺銷售額6萬余元,通過線上平臺流量線下交易月銷售額30萬元,此外帶動直播銷售、后臺運營、快遞打包發貨40余人就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莊云關表示,商河花卉產業利用直播電商攪動了終端銷售環節,真正形成了花卉科研、生產、展銷、文旅為一體的花卉及衍生產業集群,將“一盆花”做成了花卉大產業。
經濟導報記者在花卉基地看到,為拍攝花卉,鄉村綠洲團隊專門在溫室里搭建起了直播間,在全網不同平臺進行輪播。“除了銷售花卉,我們還注重做好花卉后期的服務和養護工作,一個更大的市場浮現出來。”莊云關介紹,目前主播會專門給消費者傳授培土、換水、盆栽技巧等知識,幫助消費者延長花期,增強黏性。“這樣做好服務,不僅退單率低了,更讓我們積累起了自己的社群,有了商河花卉的粉絲,這才是我們未來做成大產業的基石。”
據介紹,通過電子商務和直播電商等為切口,商河縣還將大力發展花卉文旅、花卉服務、精深加工等花卉新業態,加速推進溫泉花卉科技創新研發中心、鮮花港、冷鏈物流平臺、電商營銷平臺等服務設施建設,形成產業結構合理、生產體系完整的生產型花卉產業發展模式。
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在商河,有這樣一位身影活躍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她通過開展手工編織、網絡直播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幫助經濟困難鄉親奏響致富“交響曲”。她就是商河手作直播達人劉玉清,被熟悉她的人親切地稱為“劉姥姥”。

為了讓代表商河手作技藝的更多手工制品被更多人熟悉,2021年底,劉玉清參加了商河縣的電商培訓,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劉玉清就從一名電商小白,成長為遠近聞名的手工藝主播。
“學習電商就像學車,啟動車輛,讓車走起來,還能帶領更多人一起‘上車’。”劉玉清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她自身經歷出發,劉玉清幫扶使殘障人士實現有效就業,激勵更多殘疾人加入到“互聯網+創業”行動中。現在,在“劉姥姥工作室”,每天都會聚集數名從事手工藝制作的殘疾人。
經濟導報記者在與經濟導報記者交流中了解,這間五十平方的工作室,成了商河不少殘疾人就業創業的孵化基地。促轉型、強運營、展特色,在電商集聚的大舞臺中,商河以個人為主或者團隊合力的創業團隊開辟出了屬于手工直播達人的一席之地。
采用理論授課、實操教學、交流討論、現場觀摩等多種形式,詳細講解手工藝品制作過程、短視頻直播運營模式、制作方式和直播技巧,商河商務服務中心多次組織電商人才培訓,指導困難群眾如何利用短視頻平臺掌握流量密碼。

培育電商人才,商河縣用“傳幫帶”的模式激活了電商人才的“一池春水”。商河縣商務服務中心電子商務服務科科長張曉芳介紹,商河積極開展電商人才培訓,發展培養懂農業、懂電商、懂市場的“新農人”300余名。成立商河星鏈電商培訓學校,實行一對一指導,全程跟蹤化服務,累計培訓專業電商人才5000余名,打造典型100余人,涌現出一批農村電商帶頭人,在先進典型帶動下,通過“培育一批、扶持一批、引進一批”相結合的方式,不斷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營造了縣域電商創業就業的良好氛圍。
領跑商業拉動縣域發展
近日,山東省商務廳公布第二批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名單,商河作為濟南唯一區縣,成功入選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
商河縣通過完善電商產業園載體功能,形成一批各具發展優勢的電商產業。打造了“點贊商河”“溫泉花卉”2個公共區域品牌,“鼓鄉小貨郎”電商區域公共品牌,“網貨池”產品達500多種。同時,統籌整合優質農特產品資源,組織參加電商直播大賽、農特產品進社區等活動百余次,開展各類電商直播活動9988場次,線上銷售額達9.96億元。2023年,全縣電商企業實現網絡零售額63.05億元,增長73.7%,增幅居全市第一位。

“全縣范圍看,以斯伯特營養食品、朗威健康科技、壹畝地瓜薯類產品為首的健康系列電商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以高更、燜百味、楊安鎮為代表的調料電商產業優勢凸顯;以皇家扒雞、盛亞福源、集鮮食品、祥康食品為代表的食品電商類初具規模。”張曉芳介紹,商河縣以電商產業園為核心,向各鎮街輻射帶動,形成一批各具發展優勢的電商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商河積極發揮白橋鎮大蒜產業、懷仁鎮紅薯產業、殷巷鎮留蘭香產業、賈莊鎮花卉產業、玉皇廟鎮山雞蛋產業等本土特色產業優勢,成功創建白橋鎮新尚村、孫集鎮袁竇村兩個“中國淘寶村”。強化產業運營,商河政府搭線也讓,聯合全國各地電商平臺、企業等多方力量組建電商發展聯盟,積極開展“百團助農”活動,實施“買全國,賣全國”電商發展戰略,制定農產品線上銷售數字化營銷方案。
山東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一攬子政策持續“接力”。去年,山東先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今年5月,山東又正式出臺《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方案》,選出40個試點縣域,因“縣”制宜,積極探索和開拓不同類型縣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模式,進一步明晰縣域突圍“作戰圖”。
近年來,商河電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榮獲“山東省電子商務示范縣”“淘寶直播村播計劃試點縣”“淘寶直播村播計劃示范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等一系列國字號、省字號榮譽。尤其是特色產業更成為商河的“金字招牌”,當地積極打造滋補膳食、健身器材等13個省級電商產業帶、電商供應鏈基地和電商直播基地,還打造了玉皇廟山雞蛋、賈莊花卉、鄭路笤帚等25個特色產業電商直播基地,涌現出皇家扒雞、珍珠紅西瓜、懷仁地瓜、老粗布、山雞蛋等100多款產品成為“網紅IP”,2023年線上銷售額達11億元。
在政策支持力和引導力的不斷加碼下,在產業實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商河利用電商直播為切口,逐漸探索出一批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山東模式”,在發展縣域經濟上塑造了一系列新優勢,全面拓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空間。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