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2023年,山東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均增長60%以上,“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影響力持續放大。
以“文”為筆、以“旅”為墨,通過深度挖掘旅游資源、培育旅游新業態、開發優秀文旅IP等方式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山東繼續擦亮“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的金字招牌。
文化藝術“點亮”景區
從一端寬度6米的水中步道延綿885米,到另一端寬度20米的“在水美術館”,像一條飄帶落在日照市五蓮縣潮白河的綠水之上。
這件建筑作品由日本中生代建筑師石上純也設計。整座建筑漂浮于水面之上,室內與室外、人工與自然的界限完全消解。輕盈的建筑結構為空間勾勒出輪廓、賦湖水以形狀,在天然的河流中構建了一條人文之河。

“在水美術館”坐落在日照市五蓮縣市北經濟開發區的白鷺灣美術館小鎮之中,于2023年國慶期間正式開放運營,美術館以可可樹為主題,圍繞著“巧克力簡史”,邀請奧地利、荷蘭等各國藝術家通過藝術裝置和動畫等藝術形式,講述可可樹如何憑借自身智慧占領雨林,走向全世界,讓游客用眼睛、耳朵、舌尖去閱讀巧克力歷史、文化。
山東白鷺灣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徐群德深有感觸地說,十幾年前,五蓮縣市北經濟開發區潮白河畔還是大片不宜耕種的荒地。如今,在文化賦能下,這里已變身為白鷺灣美術館小鎮,建起巧克力美術館、巧克力工廠、游客中心等藝游空間,成為網紅打卡點,累計接待游客2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過億元。

“文旅融合是白鷺灣從無到有的源動力。白鷺灣以文化旅游和現代農業為產業發展定位,以藝術為特色,通過‘藝術+旅游’模式,推動文化旅游、現代農業等產業聚集,實現三產聯動和城鄉融合發展,打造一種新型發展業態。”徐群德給經濟導報記者介紹,不同地區擁有各具特色的旅游資源,白鷺灣找到了自己的屬性進行整合和開發,打造出了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擴大了旅游IP知名度。
近年來,山東文旅挖掘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用文化藝術點亮旅游勝地,實現文化場館、藝術院團、旅游景區、旅行線路聯動提升,擦亮“好客山東”金字招牌。
為老城注入新元素
一座城市獨有的文化是這座城市特別的“符號”,來棗莊臺兒莊逛古城,夜游漁燈巷,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新共識。
“與古城景區一墻之隔,漁燈巷因古運河而起,依古運河而建,三條特色文旅街區東西長888米。經過近年來的建設提升,共架設萬余盞各類景觀燈籠和燈組,打造了百余處街區和運河景觀。重新演繹古運河曾經的繁華,成為當地重要的獨特景觀。”臺兒莊景區相關負責人為經濟導報記者介紹了這個正在崛起中的臺兒莊新地標。

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中看到,漁燈巷里有200多家特色文創、手造、非遺、美食等攤位,每逢假期,這里還有文化演藝節目上演,匯聚了濃濃的煙火氣。
漁燈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街區、文旅“黑馬”。“漁燈巷充分借力當地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勢能,同時充分挖掘發揮自身特色優勢,以千年運河文化和漁燈文化為引領,以中華美食業態為軸心,將夜景、游樂、演藝、非遺、文創、高端酒店等多種業態相融合,致力于讓游客踏入漁燈巷就能感受到一條景觀奇特、煙火繚繞、文化濃郁的特色文旅街區。”山東省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總經理黃曉莉介紹,臺兒莊古城在運河文化的基礎上,賦能夜游經濟,創新打造出特色夜間旅游文化,助力文化產品和旅游消費提檔升級。
近年來,棗莊市臺兒莊景區圍繞“中華運河文化傳承核心區、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遺產”三大定位,充分發揮臺兒莊古城溢出效應,深入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政府提供保障、創新催生產業、市場培育業態、融合激發活力”的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據介紹,目前以臺兒莊古城為核心,規劃建設18平方公里的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目前園區入駐企業600余家,其中文化類企業400余家,占比66%;實現營業收入8.3億元。“1+N”產業融合發展,既使主產業培大育強,又帶動鏈內其他產業互促共生。先后引進賽事、會議、寫生團1100余個,培育棗莊市文博會、春節旅游產品博覽會等特色展會品牌20余個,年綜合收入達到8000余萬元。
持續生成“流量密碼”
位于泉城路的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自2022年9月開業以來,憑借不同風格、各具特色的手造精品、手造體驗、手造活動,吸粉無數,成為濟南的新晉網紅打卡地。連續兩年的中華“二安”文化旅游節在大明湖畔舉辦,宋風游園會、詩詞歌賦飛花令、國風市集……在與文旅結合的當下,李清照與辛棄疾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古代人物。
2023年,濟南破圈出彩的文旅IP不止這些。比如讓維納斯跳舞的“國際雙年展”、大明湖畔亮燈的歷史文化名樓——超然樓、天下第一泉的“錦鯉魚墩墩”文創雪糕、“超然樓慕斯”等,濟南開掛般找到文旅的“流量密碼”。

“個性鮮明的形象是一座城市重要的無形資產,今年的濟南突然找到了‘流量密碼’,在火爆全網的‘超然樓燃燈’超級IP的帶動下,又出現了多個‘網紅’景點和打卡地。”山東省儒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賈軼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文化底蘊,不守舊,有潮流,包容度高,濟南通過全年精準的活動策劃,持續刷新存在感,更是讓濟南文旅成為眾多年輕粉絲和游客的必打卡之處。

“以點帶面,頻頻出圈,離不開‘現象級’的文旅品牌活動,借助有‘顏’的網紅城市美景和有‘質’的節事品牌體系,把線上流量轉化為城市現實競爭力,濟南成功打造出一面‘文旅金字招牌’,頻繁出圈讓‘網紅城市’光環放彩。”山東省啟明星旅游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沙子田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大眾需求的轉變,城市文旅核心的吸引力也在不斷轉移。沙子田認為,除了新鮮感和存在感之外,還要多多增加“融入感”“參與感”,沖淡“邊界感”,讓濟南文旅特色找到不一樣的“切面”。
多一些原創,少一些復制
從“淄博燒烤”到“爾濱旅游”,再到全國文旅開啟的“內卷”大戰,無不顯示著一年來文旅市場的強勢回暖。山東如何從中持續發力?
近日,山東提出,將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研學游、非遺游、民俗游、文博游,打造一批休閑度假、旅游演藝、郵輪旅游、戶外運動等優質產品,推出一批溫泉旅游、冰雪運動等示范項目。此外,山東將推進景區煥新,新增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不少于10家。加快休閑度假酒店集群、旅游民宿集聚區建設,力爭年內五星級飯店達48家。建設旅游公路900公里,打造省級及以上體育旅游精品線路6條。辦好旅游發展大會,以市場化方式舉辦鄉村旅游節、生態旅游節、國際旅游周。開展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持續做強“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

“中國文旅融合大致經歷了反思過往、政策驅動和建設實踐三個階段。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業內掀起文旅融合反思潮,反思以往的實踐中文旅融合的‘真’與‘假’,探討文旅融合的有效方式。”中國旅游改革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孫小榮認為,“文旅部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概念,受到業界的普遍認同,強化了融合發展的意識、共識和態勢。”
“山東的新模式體現在文旅融合與城市更新結合、與鄉村振興融合、與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結合三個層面。”孫小榮分析說,其中,在與鄉村振興融合上,山東挖掘“二十四節氣”文化,推出“鄉村好時節”品牌,整合提升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在與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結合上,山東提出打造“沿著黃河遇見海”黃河文化旅游帶品牌,推動齊長城沿線文旅融合發展,塑造一批高質量的文旅項目。
當前,旅游市場出游高頻化、需求品質化、旅游休閑化的特征明顯,個性化、體驗性旅游消費需求穩步增加,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還需多培育具有原創品質的文旅融合產品,走向品質化。
孫小榮建議,“布局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多一些原創、少一些復制,盤活用活已有項目來創造符合當下消費者需求的體驗場景。同時政府部門應加強政策引導、資金扶持,讓文旅企業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通過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文旅融合就可以不斷地保持創新、創造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