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00家以上。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經與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強鏈補鏈”等關鍵詞聯系在一起。在“小巨人”的成長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一些共性特征,如創新能力強、核心技術研發等。
如何讓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創新之路走得更遠,如何為“小巨人”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同樣是需要持續探索的問題。
建立創新包容機制
近年來,得益于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及一系列政策支持,山東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快速發展。位于濰坊的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在今年的山東省兩會期間,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連委員接受了經濟導報記者的采訪。他說,“專精特新是將來建鏈、強鏈、補鏈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群體絕對不能忽視。”
他提到,山東作為制造業大省,具備快速挖掘、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優越條件。華特磁電是國家級的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在2021年就拿到了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的頭銜。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經成為創新的主力軍。
“科技創新存在諸多變量,山東在科技項目管理方面已經有了容錯機制管理規定。”王兆連說,不過依然存在項目績效評標準高、驗收難,項目研發成功后科技成果轉化慢等問題。
王兆連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高新技術項目的研發往往不會在兩三年內完成。“例如,醫療器械的研發,從開始研發到最后產品拿到生產許可證大約需要8到1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要投資項目的話,僅僅是研發階段就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然后還需兩到三年的時間來獲得生產許可證。”王兆連說。
這樣的時間投入,往往讓企業望而卻步。“很多民營企業不敢投,因為投入這么長時間、大量的資金,最后到底能不能成還不一定。”王兆連坦言。
對此,他建議優化績效考核方式,為項目研究提供更長的時間周期,鼓勵企業進行研究。
王兆連向經濟導報記者談到了一些地區的經驗。有些項目需要花費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時間進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會對項目進行一個中期評價,然后繼續提供資金支持,這樣的長期研究可能會帶來突破性的成果。
王兆連特別建議,建立創新包容機制。他談到,對于企業承擔的創新項目進行一些指標考核驗收時,建議建立適應創新發展規律的包容機制,為企業創新松綁減負,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
王兆連還提到,目前,山東對專精特新的政策支持力度較大,具備“輸血”能力。但在扶持優秀專精特新企業適應產業、進入產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方面,還未形成有效引導,龍頭企業作為“鏈主”企業的牽頭帶動效應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形成有效產研循環
王兆連提到,近幾年來,山東加快十強產業發展,研發的很多高技術成果創新程度水平很高。
他以醫療行業舉例說,山東已經研發成功的高端醫療影像設備新力超導磁共振成像儀、新華醫療CT機、威高X射線機、海信彩超機等均屬于多學科交叉、技術難度大、研發周期長的產品。此外,華特與中科院、朗潤醫療聯合研制的1.5T超導磁共振成像儀、3.0T肢體專用磁共振等產品,都實現了重大技術創新。
隨著更多技術創新成果的應用,企業也希望在開拓市場方面獲得更多支持。
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也有利于打破國外產品壟斷。不過,王兆連說,在國產替代進口領域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企業費用投入了,技術攻克了,產品出來了,卻賣得不理想。產業化問題造成科技成果轉化困難,無法形成有效的產研循環。
他談到,有的項目市場前期的接受度相對較低,需要政府在推廣應用方面給予大力宣傳與支持。
山東部分城市也在采取多種措施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
王兆連對經濟導報記者談到,濰坊在推動當地產業發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推行了“地方產互相采購”的政策,“并將磁技術產業列為全市19個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要打造一個千億級的磁技術產業集群。”
助力“小巨人”成長
在王兆連看來,對于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政策引導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融資是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一大關鍵,人才引進、人才培育也是重要因素。
王兆連建議,一方面,圍繞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精準引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海外高層次專家,培育一批基礎研究型青年科技人才。
與此同時,“企業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僅需要高層次人才的支撐,也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去具體實施。”王兆連說。
他提到,在工業領域,正常的人才結構為:1位科學家、10位工程師、100位技能人才。“所以,我們需要暢通數字化、智能化人才成長通道,大力培養熟悉實際制造流程和生產實踐操作,又了解相應技術理論,兼具動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在融資方面,王兆連建議發揮多元化、多層次金融體系功能作用,加強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聯動,強化金融創新,引導全球化資本、市場化投資機構投資“專精特新”。從“募、投、管、退”全流程支持,形成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長期穩定投入機制。
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郭振棟委員也提到,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并陸續出臺配套政策支持和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快速發展,但他們在實際調研中發現,企業仍然存在融資難等問題。
郭振棟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難度有差異,這類企業從起步到發展成熟一般要經歷早期、發展期、加速期、成熟期四個階段。
在早期,企業專注于研發投入,主要靠創始人的資金注入,少數獲得天使輪融資。
到了發展期,技術已轉化落地,公司治理趨于完善,產品和服務開始向市場轉化,處于急需資金支持階段。
在加速期,企業市場占有率迅速上升,公司現金流充沛,資產狀況和經營成果均表現優異,較容易獲得融資,主要為沖刺IPO做儲備。
發展到成熟期,企業通常將核心技術或服務在市場端發揮到較高程度,部分企業已登陸資本市場,開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郭振棟建議,對投資機構投資山東早期和發展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按照投資額進行一定比例的獎勵和引導;對于山東出資設立的政府引導基金投資早期、發展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可以考慮提高政府在引導基金中的出資比例。
為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加速發展,郭振棟還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在現有全省中小企業信息數據的基礎上,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儲備培育力度,增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錄信息,如核心技術優勢,是否有融資需求,是需要銀行貸款還是股權融資等,為資本方提供及時、真實、權威、可信的信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