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劉德軍委員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在低空經濟發展方面,山東未來要在布局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產業方面加大力度。
談到低空經濟,劉德軍列出了一組數據:山東已建成通用航空機場20個,經營性通用航空企業達到40家;通用航空飛行時間達12.8萬小時、31.4萬架次,居全國首位,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豐富。
此外,山東的通用航空產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基本構建起集科研、制造、運營、試飛、服務于一體的航空產業鏈條;山東還設立了空天信息大學、山東航空學院等一批專業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省級民航發展協調機制等。
劉德軍建議,山東應增強低空產業制造能力,加快建立低空經濟產業圖譜,大力引進通航飛機零部件、機載設備、導航或航電產品等航空裝備生產制造企業,構建“研發+制造+服務+應用”產業鏈,打造通航整機制造基地和航空零部件生產基地。
“著力發展無人機產業,發揮山東省制造業大省優勢,在中大型無人機研制、有人機改無人機、無人機機載設備研發上進行突破,構建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完整產業鏈,爭創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劉德軍說。
他還建議,培育低空產業新業態,積極促進低空物流、低空游覽、短途運輸、私人飛行等業態發展,強化應急、醫療、政務等領域的低空服務等。同時積極開展低空飛行試點,開發一批公共服務場景和商業應用場景,打造低空場景應用示范區,豐富低空經濟新業態。
劉德軍還提到,加強低空專業人才培養,依托空天信息大學、山東航空學院等高校,加強低空產業職業教育建設,強化飛行、機務、運行、空管等低空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鼓勵低空產業企業直接參與低空專業的開發與建設,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深度發展,建立高校直通車,多層次培養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