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在北京啟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又被稱作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市場。這個市場是如何交易的,將給全國碳市場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總臺央視記者平凡: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今天正式啟動,首筆交易來自中國海油的氣電集團,交易規模達到了25萬噸。用于火電的履約,這也標志著全國碳市場進入多元化交易的新階段。
目前,中國海油有7家控股在運營的燃氣電廠和3家燃煤電廠,其中一些老機組每年約有30萬噸碳排放的履約缺口。購買1噸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可抵消1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它也就成了市場的買方。
中國海油氣電集團電力業務部總經理劉衛華:我們這次買的25萬噸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主要用于電廠的履約,有利于降低履約成本。
目前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主要來自造林碳匯、并網光熱發電、并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等四個領域,也就是市場的賣方,其中造林碳匯的規模較大。
北京某碳普惠企業碳咨詢部總監顏磊:通過碳市場的機制,可以使當地的業主或者當地的林農獲得額外的碳匯收益。如果按照十萬畝的面積,純毛竹造林項目來看,差不多每年項目業主能拿到5萬噸至6萬噸的碳匯量。
按照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的原則,所有在中國境內登記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甚至自然人都可以申請登記、參與交易。交易開通后,哪些行業會參與?交易價格和活躍度如何?
在浙江,大量出口型企業已經借助智慧系統開展碳排放量的測算,進行碳減排行為的量化評估。
國網浙江營銷服務中心數字化業務室副主任沈然:我們將幫助企業開展碳資產的開發和管理,一年可為市場提供千萬噸級的潛在碳資產。按照現有碳市場價格測算,市場規模將達到7億元至8億元。
記者了解到,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的價格將與國內碳市場配額的價格有一定的比價關系,促進控排企業的購買需求,降低減排成本。
大唐碳資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史偉偉:今年整體的配額價格區間,差不多每噸60元到80元之間,平均價格70元左右。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的價格略低于配額價格。
普華永道中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倪清:各類型的企業,非控排企業、金融機構,甚至個人都可以參與投資,這將大大提升整個市場的活躍度。(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