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2023年山東外貿進出口規模穩中有增、發展質量優中有升,進出口總值3.26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7%。外貿基本盤不斷鞏固,外貿新動能持續匯聚,符合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整體預期。”青島海關副關長石勇在1月17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山東外貿基本盤將會得到持續鞏固,進出口穩增長、提質量、增效益的基礎將進一步夯實。
對107個共建國家進出口實現增長
據濟南海關副關長張藝兵介紹,2023年山東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通關更加暢通、貿易往來更加密切,在推動山東外貿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越發凸顯。2023年,山東省對共建國家進出口1.8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山東省與共建國家貿易規模屢創新高,2019年、2022年分別邁過1萬億、1.5萬億元關口,2023年進出口值達到1.84萬億元,占我省外貿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6.3%,規模和占比均為倡議提出以來的最高水平。”張藝兵表示。
特別是在歐美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背景下,以新興市場為主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接棒發力,成為支撐山東外貿增長的重要伙伴。2023年,山東省對107個共建國家進出口實現增長,其中對馬來西亞、俄羅斯、幾內亞進出口分別增長22.4%、27.6%和22.5%。
2023年,山東省對共建國家出口機電產品4468.6億元,增長12.8%,其中,出口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增長32%,出口服裝、家具分別增長17.6%、39.7%。共建國家與我省產業鏈供應鏈銜接更加緊密,我省57%的中間產品出口至共建國家,其中汽車零配件、化學纖維紡織原料、鐵合金分別增長22.5%、117.4%和519.7%。
中間品貿易迎機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拓展中間品貿易作為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項重點工作。作為中間品貿易大省,這是山東外貿發展的重要機遇。
“中間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產品。隨著全球化和國際分工深入發展,中間品作為鏈接產業上下游的紐帶,日益成為全球貿易的主體,占全球貨物貿易的比重超過一半。山東的外向型經濟以制造業為主要支撐,中間品進出口在外貿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石勇表示。
據海關統計,2023年山東省中間品進出口2.04萬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62.6%,比全國平均占比高1.5個百分點。從出口方面看,2023年山東出口中間品9631.8億元,占全省出口總值的49.6%。其中,機電類中間品出口4193.1億元,增長8.6%。
石勇介紹,從具體市場來看,山東對俄羅斯、墨西哥出口汽車零配件類中間品,對土耳其出口鋼材類中間品,對馬來西亞出口塑料制品類中間品,對越南出口電子元件類中間品,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相關產業鏈加快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布局,正成為中間品出口的重要驅動力量。
從進口來看,作為沿海大省的山東,通過海運港口進口了大量原材料、零部件,為保障全省乃至全國各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全球供應商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市場空間。2023年,山東進口中間品1.08萬億元,占全省進口總值的81.8%,其中能源產品3767.3億元,金屬礦砂1953億元,機電類中間品1548.8億元。
民營企業主力軍作用凸顯
民營企業是山東省外貿發展的主力軍。2023年,在一系列促穩提質政策措施推動下,民營企業的外貿主體地位更加鞏固,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
據張藝兵介紹,2023年,山東省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超過6.8萬家,比上年增加超過4000家。其中,民營企業6.23萬家,合計進出口2.42萬億元,增長3.9%,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74.3%,占比提升1.6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增長2.8個百分點,連續12年穩居全省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地位。
2023年,山東省共有5.3萬家企業深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增加3891家。其中民營企業4.85萬家,實現進出口值1.44萬億元,增長5.3%,占比提高1.5個百分點至78.1%,拉動對共建國家進出口增長4個百分點。
“俄羅斯是民營企業最大的增量市場。2023年,山東省對俄羅斯進出口2296億元,增長31.8%,占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的9.5%,凈增554.5億元,是民營企業最大的增量市場,對民營企業外貿增長的貢獻度達60.7%。山東省民營企業持續推進品牌建設,在品牌創造、品牌管理、品牌效益上不斷取得實效。2023年,山東省民營企業自主品牌出口3189.4億元,增長8.4%,在全省自主品牌出口中的比重提升2.8個百分點至69.8%。”張藝兵表示。
“新三樣”出口亮眼
“2023年是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開局之年,備受關注的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已成為產業發展新趨勢和外貿增長新動能。據海關統計,2023年,山東外貿‘新三樣’出口值達到93.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7.3%,其中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增幅均超過了100%。”石勇表示。
其中,“新三樣”之一的電動載人汽車2023年全省累計出口2.18萬輛,增加104.6%,實現出口值31.9億元,大幅增長118.6%。
據張藝兵介紹,在出口量倍增的同時,山東省電動載人汽車出口的平均價格也上漲了6.9%,平均每輛14.6萬元,比上年上漲近萬元。2023年,全省出口純電動乘用車1.84萬輛,貨值16.8億元,占同期全省電動載人汽車出口總值的52.7%;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出口2232輛,貨值7.1億元,占22.3%。此外,出口10座及以上純電動客車等合計占25%。2023年,全省對歐洲出口電動載人汽車8.5億元,增長2.4倍,占全省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值的26.7%。同期,山東省對中亞、拉丁美洲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值分別增長7.4倍、1.4倍,合計占50.7%。
對東盟進出口有望持續增長
“東盟是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山東最大的貿易市場。2023年,山東對東盟進出口6498.6億元,增長4.5%,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19.9%。”石勇表示,在東盟成員國中,馬來西亞與山東貿易往來最為密切。2023年,山東對馬來西亞進出口3267.3億元,增長22.4%,占對東盟貿易總值的50.3%,進口、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據石勇介紹,山東與東盟產業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從下游看,東盟是山東中間品出口第一大市場,2023年山東對東盟出口中間品1598.8億元,占對東盟出口總值的54.2%,對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中間品出口值均超過200億元。從上游看,目前馬來西亞已經成為山東省最大的原油、成品油進口來源地,正為省內眾多煉化企業持續提供原料;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是山東前三大橡膠進口來源地,為省內輪胎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原料。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的加快推進,雙方合作領域有望進一步拓展。”石勇表示,下一步,海關將落實好各項通關便利化措施,幫助企業用好自貿協定相關優惠政策,助力山東對東盟貿易取得更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