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企業和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體現在哪里?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對深入推動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作出部署。其中,2024年,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實現第一批高頻、面廣、問題多的“一件事”高效辦理。到2027年,基本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務服務體系,實現企業和個人兩個全生命周期重要階段“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落地見效,大幅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滿意度、獲得感。
這也意味著,一批重點事項清單納入“一次辦成”后,數據“多跑路”,企業和人民群眾真正“少跑腿”,為便企利民贏得了更大的空間。
按照部署,第一批13個重點事項清單中,屬于經營主體辦事的有8項,包括開辦運輸企業、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信用修復、企業上市合法合規信息核查、企業注銷登記等;屬于個人辦事的有5項,包括教育入學、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殘疾人服務等。
“高效辦成一件事”是行政效能提升,著力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的具體體現,攸關企業滿意率和問題解決率。我們看到,“高效辦成一件事”,絕對不是一句口號,背后是數智引領下數字政府建設的再加碼,要求各地進一步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措施落地見效,企業和百姓訴求的解決率、滿意率將進一步提高。
在各地,“高效辦成一件事”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山東于2023年就正式開通了企業家直通省長公開號碼——96178,以多渠道收集企業訴求,其中,對企業反映的訴求“馬上就辦、限時辦結、及時反饋”,各承辦單位接到后2小時到達現場或取得聯系,1個工作日提出辦理意見,15個工作日解決問題或服務確認。
在圍繞政府機關運轉、加強政企溝通、數字政府建設三個方面,山東全力開展提速提效“三大行動”,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縱深推進、落細落實,目前已初見成效。
“高效辦成一件事”,關鍵在綜合運用數據技術,打造適合政務服務的場景應用,尤其是企業跨省經營和群眾異地辦事需求,將推動更大范圍內的跨省通辦,真正實現政務服務模式的深化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