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1月15日,北交所公司和企業債券市場正式開市,首批上市的企業債有3只,分別是“24智都01”“24京投01”“24京資01”,發行人分別為廣州智都、京投公司、北京國資,合計發行規模達到24.80億元。
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手段。以企業債為切入點,北交所全面推進信用債市場建設,截至目前,其已受理39單項目,擬注冊金額697.9億元,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醫藥產業創新等國家戰略支持的領域。
自去年9月1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提出“支持北交所推進信用債市場建設”,到現在落地成型,北交所推進相關工作的效率令人眼前一亮,這背后有北交所自身發展的需要,更體現了諸多專精特新企業對于融資服務的渴求。
北交所方面就表示,此次以企業債券發行審核職責劃轉為契機推出信用債業務,一體構建公司債券(含企業債券)基礎制度體系,是全面推進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持續豐富產品體系、營造良性生態的有益探索,對于進一步完善證券交易所功能、拓展直接融資渠道、強化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而隨著債券體系的完善,北交所與國內資本市場體系的融合度也變得更高。比如,在交易方面,北交所在債券交易參與人制度、做市商制度、債券交易一般規定、交易方式等方面,整體與滬深交易所安排保持一致。在發行承銷方面,根據規定,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提交齊備的發行備案文件后,北交所將在2個交易日內完成備案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不同于滬深交易所,北交所將推出除非公開發行方式以外的全部公司債券品種,包括短期公司債券、可續期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綠色公司債券、低碳轉型公司債券、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等十種債券。顯然,北交所謀求的服務面更廣,也突出了其對強化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能力的定位。
我們有理由期待,隨著北交所各項制度的完善,會有更多企業從中獲益,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發展更為健康;而北交所也能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者參與,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推動資本市場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