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好品山東有好酒”2024魯酒創新發展大會日前在濟南舉行。景芝、國井、趵突泉、蘭陵、孟嘗君等眾多魯酒品牌共謀魯酒高質量發展。
當日,來自全省的重點魯酒企業聚焦當前酒行業熱點和前沿思維,探討在新經濟背景下,推動魯酒加大創新力度,探索新消費場景、開發新銷售渠道、擁抱新經濟趨勢,積極培育新消費偏好,挖掘消費市場新藍海,找準新增長之路。
數字化管理助力提質、增效
“趵突泉酒莊全鏈數字化系統的應用,突破了傳統手工釀造過分依賴個人經驗、優秀技術可復制性不強,釀造環節數據分散、不利分析等情況的局限性,確保產品質量;同時實現食品安全、生產安全、文旅、銷售等多維度的數字化管理。未來將通過AI大數據模型提供實時的生產指導,實現智慧工廠·智能釀造。”濟南趵突泉白酒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喬建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據介紹,趵突泉酒莊通過全鏈數字化系統應用,以數字化管理助力提質、增效。比如智能釀造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以機械化、數字化代替人工,加強了釀造流程的精準度,減少了重復和繁重的手工操作和人為干預,對傳統的白酒釀造生產方式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造。所有釀造環節精準把控,生產內容、生產批次留檔記錄,隨時可查,并將理化指標按批次形成關聯關系并進行數據記錄,為建立白酒生產智能數據模型進行可靠數據儲備。
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洪昌則表示,在每一瓶古貝春美酒的背后,都有著科研隊伍的支撐。古貝春科研隊伍有包括中國白酒大師、白酒工藝大師、國家級白酒評委和高級工程師在內上百人的規模。古貝春還依托全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等企業自有平臺,先后承擔了國家“星火計劃”、山東省科學技術發展計劃等國家、省級科技創新項目26項,有66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讓好酒背后有濃濃的“科技范兒”。
“無論是53度、還是51度,都不太適合喜歡‘大口喝、一口悶’的北方消費者的喝酒習慣,所以古貝春研發了既有高度醬香的口感、又‘低而不淡’的46度中度優質醬香白酒。”張洪昌特意推薦起古貝元中度(46度)醬香白版,相對于高度酒而言,白酒的降度技術更加復雜,難度更高,特別是醬香型白酒的降度曾一度是白酒業界的技術難題。46度是古貝春一度一度降低度數做的實驗,在大量調研、技術攻關和多次探索之后,于2018年11月推出的創新產品。這拓展了53度、51度之外的中度(46度)醬酒區間,開啟了新的賽道。
銀座集團則與景芝酒業、國井集團、蘭陵美酒等魯酒企業簽訂產銷協作協議。“銀座超市在全省老百姓心目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在地級市、縣級市都有我們的超市,能夠把我們魯酒的品牌推薦給山東省各個地市的消費者。”銀座集團副總經理姜磊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全面提升魯酒產業核心競爭力
“2023年1月至11月,山東白酒累計產量20.58萬千升,位居全國第六位。魯酒有獨特的釀造工藝和釀酒技術,芝麻香屬于魯酒的獨創,是魯酒發展的新動力。” 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在分享“魯酒的創新發展之路”時表示,魯酒企業的高質量和高端化發展,需要構建起極致的品牌、文化、品質、場景,滿足客戶的極致需求,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公開數據顯示,山東白酒企業2022年末營業收入180億元,過10億元的企業有5家;而江蘇洋河股份2022年營收突破300億元,四川瀘州老窖2022年營收約251億元。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正在征求意見的《山東省酒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山東將以白酒產業為核心,以啤酒、葡萄酒、地方新特酒為支撐,聚力實施白酒振興崛起、啤酒鞏固提升、葡萄酒增效提質、特色酒樹強培優、產業融合增進、產業人才引育、綠色低碳轉型“七大行動”,全面提升魯酒產業核心競爭力和高質量發展水平,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撐。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強勢品牌,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酒生產、研發基地、酒文化基地,構建起“品質優良、品類豐富、品牌強大、集聚發展”的魯酒產業發展體系。
力爭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酒的制造業營業收入突破650億元,培育1家營業收入超350億元的領航企業,2家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6家營業收入20億元以上的骨干企業,10家左右具有較強增長潛力的成長型企業,白酒企業盈利水平穩步提升,啤酒、葡萄酒產量保持領先地位,產業總規模居全國前列。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海波表示,當前,酒的消費需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日益呈現“品質化、多元化、個性化”趨勢,這為魯酒產業加力提速發展創造了重要機遇。山東將秉持“龍頭引領”理念,持續壯大產業規模;秉持“品質至上”理念,聚力擦亮魯酒品牌;秉持“市場為王”理念,積極拓展發展空間;秉持“融合共進”理念,全面深化多業協同;秉持“綠色低碳”理念,優化提升生產方式,共創魯酒振興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