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多地證監局更新披露近期采取的監管措施,財務造假、內幕交易、中介機構未履職盡責等違法違規行為成為打擊重點,展現快查快辦、從嚴打擊的態度。
市場人士認為,“零容忍”已成為證券監管的鮮明特征,有關部門將持續健全資本市場防假打假制度機制,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追責體系,強化中介機構把關責任,切實把監管“長牙帶刺”落到實處。
查辦財務造假
財務造假等資本市場“毒瘤”嚴重損害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危及市場秩序和金融安全。近期,監管部門對于一些公司的財務造假行為火速反應、快查快辦、從嚴打擊。
如,江蘇證監局1月2日更新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決定對實施財務造假的金通靈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150萬元罰款;對相關責任人給予警告并處罰款。罰款合計570萬元。
再如,北京證監局1月3日發布消息,其對信威集團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立案調查、審理發現,北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信威集團隱瞞對海外公網業務5個項目采購商的控制關系,連續多年財務造假,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嚴打財務造假,需進一步提高違法成本,提升治理水平,強化日常穿透式監管。
據悉,證監會將加強與公安司法機關協作,不斷完善立體追責體系,推動加大刑事、民事追責力度。
嚴打內幕交易
內幕交易害人害己,監管部門對于內幕交易等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開年以來,多宗內幕交易案件被公之于眾。
深圳證監局1月3日更新披露的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決定對許躍南內幕交易大千生態股票行為,沒收違法所得175萬元,并處以526萬元罰款;對許躍南在內幕信息公開前建議他人買入大千生態股票行為,處以90萬元罰款。
對于內幕交易,近期,有關部門密集發聲,釋放強烈的嚴監管信號。證監會近期多次表示,將持續加強市場交易行為監測監管,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切實維護良性健康的市場秩序和生態;市場參與者嚴格遵守打擊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的法律法規,以維護市場公平和穩定。
“下一步,最高法將繼續圍繞資本市場司法規則體系的完善、相關案件的審理做好工作,深入研究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行為的民事追責問題,適時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最高法民二庭副庭長周倫軍說。
最高檢近期表示,依法嚴懲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等嚴重破壞資本市場交易秩序的犯罪。加大對金融機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關鍵崗位人員違法犯罪的追責力度。
壓實“看門人”責任
開年以來,多家中介機構收到監管部門開出的罰單,表明監管部門正不斷壓嚴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釋放“零容忍”信號。
浙江證監局1月2日披露信息顯示,對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及2名注冊會計師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
內蒙古證監局1月3日更新披露公告顯示,對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及2名注冊會計師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原因是相關機構和人員在執業內蒙古大中礦業2022年報審計項目過程中,存在固定資產審計程序執行不到位、費用核查程序不規范、存貨審計底稿不完整、函證程序執行不到位等問題。
“監管部門通過查案、辦案和典型案例公示等方式,對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起到了警示作用。”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鄭彧說。
證監會近期表示,將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強化中介機構把關責任,為注冊制行穩致遠保駕護航。最高檢也強調,將從嚴懲處第三方中介機構涉虛假證明文件類犯罪,壓實第三方中介機構專業把關責任。
“切實提高中介機構違法成本,進一步厘清其責任邊界,將有力督促其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有效構建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市場運行體系。”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峰說。(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