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1月4日,山東省工信廳公布了首批山東省工業遺產名單,青島郵電博物館、山東煙臺北極星鐘表廠等11處入選首批山東省工業遺產。2017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認定五批共194項國家工業遺產,其中山東有14項,包括青島啤酒廠、濟南第二機床廠、東阿阿膠廠舊址、濰坊大英煙公司、張裕釀酒公司等,位居全國第二。
據了解,首批山東省工業遺產申報范圍包括:在山東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保存狀況和管理水平較好的工業遺存。核心物項為代表工業遺產主要特征的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存。物質遺存包括廠房、車間、作坊、礦區等生產儲運設施,與工業相關的管理和科研場所、其他生活服務設施及構筑物和機器設備、生產工具、辦公用具、產品、檔案等;非物質遺存包括生產工藝、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工業精神等。
山東目前登記在冊工業文化遺存214處,主要分布在沿海最早開埠的青島、煙臺、濰坊等市,以及膠濟鐵路、京滬鐵路沿線的淄博、濟南、德州、棗莊、濟寧等市。從行業分布看,以采掘業、鐵路運輸業和釀造、紡織、化工為主,部分為裝備制造業。以工業遺存為主要載體的工業遺產,成為鐫刻城市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李永華此前透露,近年來,山東大力支持各地突出地方工業歷史傳承,對工業遺產妥善加以保護利用。如廠房和設備、設施的接續利用,如山東耐材集團魯耐窯業有限公司,建于100多年前的大型廠房依然從事正常生產。建成主題博物館或開辟歷史展覽區,如膠濟鐵路博物館、青島郵電博物館、勝利油田“功勛井”等。發展工業旅游和體驗休閑區,建成招遠金翅嶺金礦、坊子炭礦遺址、榮成神雕山采石坑遺址等一批主題特色突出的工業遺址公園。有的改造成文化創意園區,如由濟南皮鞋廠改建的“西街工坊創意文化產業園”、由青島國棉五廠改建的“青島紡織谷”、由淄博瓷廠改建的“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等地。對處于閑置狀態的工業遺存研究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確立開發利用項目。如因為工廠搬遷或停工,已整體廢棄的章丘明水粘土礦、肥城7450工廠等地。
據悉,山東正推進工業遺產釋放經濟價值。依托工業遺存老舊廠房空間資源,積極承載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非遺展示中心等文化設施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對規模體量大、開發價值高、輻射帶動強的工業遺產進行旅游開發,創建工業文旅綜合體和4A級工業旅游景區。實施 “千年匠心、百年品牌”推廣工程,建設產業沉浸式體驗館,開展特色鮮明的工業遺產文化節、工業遺產旅游節等活動。系統性發展,強化城市工業遺產情感寄托。綜合低碳生態利用、宜人社區塑造、整體風貌維護,推動工業遺產保護與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依托工業遺產建設主題突出的工業遺址公園、城市文化公園等,形成適應當代生活方式的城市人文景觀和公共開放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