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交所新一輪改革不斷走向縱深,市場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也在不斷提升,包括券商、公募、私募等機構競相加碼布局北交所。不僅有券商積極參與北交所做市商、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公募、私募等機構也在積極參與北交所市場建設,形成了頭部機構逐步加碼、中小機構加速特色發展的格局。機構普遍認為,隨著2024年政策的不斷落地,北交所的發展將步入快車道。
頭部機構紛紛加碼北交所
2023年12月25日,中信建投發布公告稱,2023年12月22日,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信建投投資有限公司中信建投投資與公司控股股東北京金控集團附屬公司北京金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北京金控資本有限公司,以及其他相關主體訂立相關協議,內容涉及北京金建北交股權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暫定名,簡稱“基金”)的設立及管理。所有合伙人向基金繳付之認繳出資總額為5億元。
據了解,該基金重點聚焦擬于北交所上市的優質企業及新興產業高成長性初創型企業;主要投向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并重點關注“2441”高精尖產業體系。
此前的2023年12月19日,中金公司開通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權限,正式成為北交所做市商,于2023年12月21日起為相關股票提供做市服務。至此,北交所市場做市商已達16家。北交所做市商擴容制度發布后,已有10余家券商向北交所提交了評估測試申請,預計后續北交所做市商隊伍將持續擴大。
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期間舉行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推介會上,中金公司總裁吳波表示,中金公司將繼續深度服務國家戰略,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積極引入投資者進入北交所市場,發揮公司優勢,從資產端、資金端、研究端能夠更好地助力投資者全面參與北交所的投資。
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經雷也表示,北交所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已逐步匯聚了一批兼具創新性和成長性的專精特新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日漸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投資者布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路徑。未來,嘉實基金將持續關注北交所的改革和發展進度,發揮專業化投研能力,積極布局相關產品,引導社會資金加強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
改革發展不斷走向縱深
推動機構的積極參與亦是北交所新一輪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
2023年9月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簡稱《意見》或“深改19條”),從投資端、交易端、企業端、中介端、產品端等各方面推出一攬子改革創新舉措,著力推動形成各主體積極參與、各要素均衡發展、各方面協調聯動的健康可持續的市場生態。
《意見》著眼于促進投融兩端動態平衡與結構優化,在投資端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引導公募基金擴大北交所投資、允許私募股權基金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其持股公司的股票等,并就加大力度引入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年金等中長期資金等作出安排;同時支持地方發揮投資引領作用,設立面向北交所市場的創投、并購、投資等專項基金。
如今,“深改19條”發布已滿4個月,一系列改革舉措密集落地,推進速度和力度均超市場預期。截至目前,已經落地了允許私募股權基金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其持股公司的股票、擴大做市商隊伍、推出信用債等十多項舉措。市場各方反應積極,北交所“賺錢效應”逐步顯現,機構參與的積極性也不斷提高。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達675萬戶。根據開源證券研報,北交所企業的股份持有結構中,機構投資者合計占比21.79%。一批中介機構持續深耕中小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形成了頭部機構逐步加碼、中小機構加速特色發展的格局。此外,多家外商獨資券商申請了北交所的會員資格,也在逐步開展北交所業務。
“參與主體方面,中大型券商參與北交所的積極性在提升,通過券商分類評級的北交所專項加分,不少券商加大了北交所人員團隊的配置。此外,券商中的賣方研究力量也得到了擴充,不少券商已將北交所公司納入到整個A股的覆蓋體系當中,未來北交所公司的覆蓋面會得到明顯提升。”申萬宏源專精特新首席分析師劉靖對記者表示。
公募、私募等機構參與北交所的積極性也不斷提升。2023年11月9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了《公募基金行業支持北京證券交易所高質量建設倡議書》,向全體公募基金管理人發出倡議,包括積極參與北交所市場投資,系統規劃北交所市場投資業務發展與產品布局,加大資源投入,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等。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近900只公募基金參與北交所投資。
北交所將迎快速發展期
展望后市,諸多機構表示,隨著2024年政策的不斷落地,北交所的發展將會步入快車道。
劉靖表示,隨著直接IPO、改代碼、轉板等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后,將吸引機構持續入場,目前仍處于市場被激活后的早期階段。“我們對2024年是北證大年的判斷沒有發生變化。”他說道。
浙商證券分析師黃宇宸等人在研報中指出,隨著“深改19條”將提升市場流動性作為重點,后續相關政策密集落地,市場各方積極響應,基本面穩步向好,市場信心顯著提升,有望持續吸引增量資金參與北交所,從而顯著改善北交所長期以來的流動性問題。
“開市兩年來,北交所不斷改革創新完善市場功能,《意見》更是拉開深度改革大幕,改革政策正由量變到質變,北交所市場定位的清晰化和高質量雙向擴容也激活了市場各方的信心。”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認為,根據《意見》目標,未來三年為北交所關鍵擴容建設期和改革重估期,轉板制度通順了資本市場發展途徑,助力流動性提升;直聯機制、優化上市路徑有助于增加優質企業供給;未來北交所直接IPO進一步提升交易所市場地位,吸引更多優質公司進入北交所,大量未上市專精特新企業為北交所提供豐富資源。體量規模上,現階段北交所排隊企業2022年凈利潤規模普遍抬升,結合存量企業市值的逐步重估,北交所市場加速高質量擴容,有望在未來兩年進入萬億級。流動性方面,《意見》從投融兩端下手,綜合改善北交所生態,一系列舉措或為北交所流動性提升帶來更多空間,未來北交所有望獲常態化估值提升。
“總的來看,我們認為北交所制度建設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務實管用的政策將循序漸出,良性的市場生態將逐漸形成。長期來看,北交所將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總定位,成為一個服務國家戰略、更有活力韌性、產品功能齊備和特色優勢鮮明的交易所。”中信證券表示。(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