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一年時間,242個交易日,968個小時,資本市場的風云變幻盡在其中。
剛剛結束的2023年,A股市場掀起改革浪潮,注冊制全面實行、北交所深改19條發布、監管層鼓勵增持回購等“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舉措陸續出臺。
山東上市公司在這波浪潮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上市數量突破300家,市值站穩3.2萬億,年內分紅超600億……一組組數據,展示著這一年魯股的變化。
52%魯股實現上漲 北交所個股搶鏡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雖然2023年A股市場整體呈現“虎頭蛇尾”的沖高回落態勢,但山東上市公司表現不俗,全年有159只個股實現上漲,占比達到52%。其中,漲幅超過10%的個股數量超過百只,達到109只,占比為36%。

從漲幅排行榜看,居首位的為AI概念龍頭中際旭創(300308.SZ),達到318.47%。這家注冊地位于龍口的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數據中心光模塊供應商,主要從事高端光通信收發模塊的研發、設計、生產等業務,而這正是AI算力升級亟須的產品。受益于此,公司前景獲得多路資金看好,股價自1月開始連漲6個月,漲幅一度超過500%。
緊隨其后的則是5只北交所魯股,這些“專精特新”的代表在年末時段獲得市場資金的重視,發起一輪上漲行情,帶動其從300余只魯股中脫穎而出。
如豐光精密(430510.BJ)年內漲幅就達到208.07%,泰鵬智能(873132.BJ)漲幅達到170.59%。頗有意思的是,全年股價漲幅超過100%的魯股一共是10只,有8只來自北交所,表現頗為不俗。

當然,北交所魯股也并非都是“靚仔”,像一諾威(843261.BJ)年內股價就下跌了不少。這家專業的聚氨酯原材料及EO、PO其他下游衍生物生產制造商,去年前三季度業績表現不佳,實現歸母凈利潤8870.27萬元,同比下降46.47%。而公司去年3月登陸北交所后也呈現快速下滑態勢,至今仍未收復失地。
經濟導報注意到,隨著A股市場下半年的回調,業績對于股價的支撐能力愈發凸顯。如年內跌幅超過40%的魯股中,就有ST美訊(600898.SH)、*ST民控(000416.SZ)兩家面臨退市風險的個股,還有豐元股份(002805.SZ)、勝華新材(603026.SH)業績大幅下滑的個股。這也提醒投資者要重視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市值站穩3.2萬億元 18個新面孔登臺亮相
去年山東A股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較為穩定的表現,也讓整體市值保持穩健態勢。
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23年底,山東A股公司的總市值為3.299萬億元,較年初基本保持不變。其中,市值超千億元的個股有3只,分別是2411.95億元的萬華化學(600309.SH)、1324.80億元的海爾智家(600690.SH)、1162.35億元的中航沈飛(600760.SH)。
另外,還有66只魯股的市值在百億元到千億元之間,像中際旭創、濰柴動力(000338.SZ)、山東黃金(600547.SH)、歌爾股份(002241.SZ)、浪潮信息(000977.SZ)等,市值較年初都有明顯增長。

基于穩定市值,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助力,年內有17只魯股實施定增募資,合計募資金額近180億元,實現了對企業發展的資本助力。其中,泰和新材(002254.SZ)、森麒麟(002984.SZ)、金雷股份(300443.SZ)等7只魯股定增募資金額均超過10億元。泰和新材最高,達到29.8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也是A股注冊制全面實行之年,山東上市公司的群體呈現快速擴容態勢,有18只新股年內登陸資本市場,展現魯商風采。
這18家公司中,有8家登陸創業板,6家登陸北交所,3家登陸上證主板,1家登陸深證主板,合計募資145億元,平均每家募資不到10億元,頗具創新型企業特點。
就地域來看,這18家企業分布于濟南、青島、煙臺、淄博等省內10市,其中濟南上市企業4家,數量最多;青島、煙臺、淄博、威海、聊城各有2家。

全年現金分紅607億元 兗礦能源分紅超百億
與更多上市公司數量相比,投資者更關心的還是上市公司帶來的回報,而這也是2023年監管著力推動的事情。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這一年監管層出臺多方位政策以提振資本市場信心。其中,倡導上市公司回購、增持、分紅,主動向市場釋放正向預期,提高投資者回報率,是活躍資本市場的重要抓手,也得到一眾上市公司積極響應。
Wind資訊統計顯示,山東上市公司2023年內實施的現金分紅高達607億元,創出歷史新高。
兗礦能源(600188.SH)最高,年內實施現金分紅131.64億元,領銜魯股板塊;位居其后的是萬華化學(600309.SH),這家化工業龍頭年內實施現金分紅50.24億元;海爾智家緊隨其后,年內分紅35.41億元。
同時,還有濰柴動力、山東高速(600350.SH)等8只魯股年內分紅金額超過10億元,與投資者分享發展的碩果。

除此之外,魯股回購情況也頗受投資者重視。數據顯示,今年魯股實施回購的金額已經達到48億元,創歷年數據的新高。
海爾智家的回購最為積極,年內回購金額14.41億元;賽輪輪胎(601058.SH)位居其后,年內回購金額6.48億元;龍大美食(002726.SZ)則以3.02億元的金額位居第三。另外,還有玲瓏輪胎(601966.SH)、杰瑞股份(002353.SZ)等9只魯股的回購金額超過1億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隨著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回購態勢的增強,A股市場未來前景也進一步獲得看好,特別是現金充裕、分紅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愈發受到機構重視。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就表示,2024年,優質龍頭股價修復有望帶動市場賺錢效應回歸。其認為,當前優質龍頭資產不論從勝率還是賠率角度,均已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時代,“進階核心資產”將成為打破過去幾年市場困局的勝負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