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見習記者 于婉凝
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披露的信息顯示,茌平國能熱電有限公司(下稱“國能熱電”)50.97%國有股權及1575萬元資本金所屬權益正在公開掛牌轉讓。該項目轉讓底價為8362萬元,轉讓方為聊城市茌平區財政局(原茌平縣國有資產管理局)。據悉,國能熱電其余49.03%的股權由信發集團工會委員會(原山東省茌平信發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工會委員會)持有。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至2023年11月30日,國能熱電一直為“零營收”。那么,茌平財政局為何要轉讓所持有的國能熱電股權呢?

公司所有者權益-3140萬元
根據掛牌信息,該資產轉讓項目掛牌起止日期為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1月25日,受讓方須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繳納1000萬元保證金,轉讓價款須一次性支付。
據悉,國能熱電是一家以從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為主的企業。具體經營范圍包括發電、供熱服務;型鋼、紙張、鋁原材、鋁制品的制造、生產及銷售;五金、家用電器零售;進出口業務;經政府授權批準的水利設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投資及建設。

根據天眼查的信息,國能熱電成立于1999年6月,注冊資本為6967萬元。公司成立之初曾名為山東茌平熱電廠,后更名為山東信發鋁電集團有限公司,幾經變更后公司最終定名為國能熱電。公司早年曾由信發集團創始人張學信任董事長,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為潘興全。
掛牌公告披露,2022年度,國能熱電實現營業收入為0,實現凈利潤-77.64萬元。截至當年末,公司資產總額6.51億元,所有者權益1.15億元;經審計的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0,實現凈利潤-1.38億元。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資產總額6.46億元,所有者權益-3140.43萬元。
據最新財報,截至2023年11月30日,國能熱電實現營業收入為0,實現凈利潤為-1.38億元。截至2023年11月末,公司資產總額6.45億元,所有者權益-3140.41萬元。

以2023年3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國能熱電總資產評估價值為7.56億元,凈資產評估價值為7842.63萬元。而此番轉讓,將導致國能熱電的實際控制權發生轉移。值得注意的是,標的企業原股東不放棄優先受讓權。
從轉讓條件來看,意向受讓方須承諾,在受讓股權后標的企業繼續承接原有的債權債務及或有負債,履行已簽訂的全部合同及協議;本次產權轉讓如導致國家出資企業及其子企業失去標的企業實際控制權的,交易完成后標的企業不得繼續使用國家出資企業及其子企業的字號、經營資質和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不得繼續以國家出資企業子企業名義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管理提高效益
掛牌公告披露,聊城市茌平區財政局代表國家實物出資3551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0.97%;信發集團工會委員會貨幣出資1841萬元,政府優惠及獎勵股本金1575萬元,合計占注冊資本的49.03%。政府優惠及獎勵部分的股本金只有表決權、分紅權,所有權歸國家。
對于標的公司股權及資本金所屬權益轉讓,地方政府也較為重視。茌平區政府政務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9月14日,區政府召開2023年度第12次常務會議,聽取了區財政局關于國能熱電審計及資產評估情況的匯報。會議要求,由區財政局牽頭,司法、審計等有關部門積極配合,根據審計和資產評估結果,依法依規做好資產轉讓工作。股權轉讓過程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落實公開轉讓有關要求,按照《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公開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確保實現交易收益最大化。
那么,此次茌平區財政局公開轉讓所持有的國能熱電股權及資本金所屬權益,是出于何種考量?
2023年12月28日,經濟導報記者多次撥打企查查顯示的國能熱電聯系電話,其中一個被語音提示,“您所撥打的號碼是空號。”另外兩個號碼,至截稿一直無人接聽。經濟導報記者還致電茌平區財政局,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沒有可以接受采訪的相關部門。
“熱電項目屬于好項目,因為它現金流比較穩定,所以不愁市場。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年行業大環境不好,因為煤炭價格太高,煤的價格是跟隨市場浮動的,而電的價格是基本不變的,所以說煤的價格上升,把熱電公司的利潤給‘吃’掉了。”山東財經大學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華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熱電公司要想盈利,就要向管理、向運營要效益,提高公司的效能。入場公開轉讓股份,引入好的戰略投資者,比如管理經驗豐富的央企或外資企業,實際上就是通過管理來提高效益,通過技術改造、添加新設備等措施,來降低能耗、提高效能。”
同時,陳華也提醒,“戰投方也需要做好盡職調查,主要就是需要關注所投企業的財務狀況、運營狀況、資產狀況等。”
“股權轉讓有助于緩解國能熱電目前的資金壓力。通過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公司可以獲得資金支持;同時,投資者可能會為公司帶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推動公司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提升其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采訪中,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