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為實現2024年“促進經濟鞏固向好、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山東抖落開年“紅包”:山東省政府新聞辦1月2日下午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等解讀《2024年“促進經濟鞏固向好、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清單(第一批)》(下稱《政策清單》)。
《政策清單》的含金量幾何?如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促進穩規模優結構、推動數據中心和智慧社區建設?“對2025年年底前建成并網的海上光伏項目,免于配置儲能設施,預計可提升項目收益率2個百分點左右,激發企業投資積極性,推動具備條件的項目早開工、早建成。”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胡薄介紹。

新型工業化專門謀劃
山東把工業經濟擺到頭號工程的高度,2023年頂格召開4次全省性會議,創新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有24項含金量高、覆蓋面廣、撬動性強的政策措施,分四批納入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成效明顯。去年1-11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分別增長6.9%和14.6%,分別高于全國2.6個和5.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首次超五成,全省工業呈現量質齊增、加速向好的局面。
這次《政策清單》包含兩部分。其中,2024年新推出政策,共7個方面50項;2023年政策清單中延續執行的政策,共29項。其中,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方面,《政策清單》做了專門謀劃。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賀曉文介紹,為進一步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這一輪政策清單編制過程中,省工信廳又謀劃提出了13條政策措施。
聚焦增強創新驅動能力。通過“創新服務券”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圍繞技術創新、數字化賦能、市場開拓、工業設計與品牌推廣等方面提升能力,按照兌付比例最高補貼5萬元。鼓勵企業開展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認證服務和數字化轉型評測診斷試點,提高服務券額度至10萬元。支持企業加力培育高技能人才,建設實施一批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項目,做強更加自主的創新鏈。
聚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鼓勵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重點行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在購置費用上降低支持門檻。優化完善“技改專項貸”項目庫,對符合條件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貼息、股權投資支持。狠抓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圍繞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舊動力蓄電池和大宗工業固廢,創建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基地,每個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為全省探索規模化、資源化、無害化利用的經驗做法。
聚焦深化數字賦能增效。突出制造業主戰場,對新入選的“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領航企業、特色專業型平臺等數字化轉型領域國家級標桿示范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支持。競爭性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包含市、縣),給予最高500萬元獎補,統籌用于推動區域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搶占發展先機。面向全省優勢產業集群培育認定一批省級“產業大腦”,給予最高200萬元獎補,加速釋放數據價值。
聚焦提高支撐服務能力。積極培育10個左右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促進機構,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一次性獎勵,鼓勵其主動參與編制產業鏈規劃、政策和培育方案,引導產業鏈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作好產業鏈形象“代言人”。
“我們相信,這些政策的出臺,必將對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起到顯著的加力提速作用。”賀曉文表示,下一步,將扎實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努力在促進經濟鞏固向好、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
2條國際物流支持政策提振跨境貿易
2023年前11個月,山東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幅分別好于全國2.2個、1.2個和3.8個百分點。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王紅介紹,《政策清單》新制定一批針對性政策,推動2024年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取得新成效。
幫扶中小微企業持續發力。圍繞解決中小微進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高中小微進口企業融資便利程度、降低融資成本,延續執行“齊魯進口貸”支持政策,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為符合條件的資源能源性商品、機電高技術裝備、農產品等重要民生消費品進口企業提供擔保和再擔保,對落實“齊魯進口貸”政策突出的金融機構,優先給予再貸款再貼現支持,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圍繞解決中小微外貿企業匯率避險“不愿做”“不會做”“不能做”問題,提升企業應對匯率波動能力,延續執行“匯率避險擔保”政策,鼓勵融資擔保機構為中小微外貿企業的匯率避險提供擔保服務,銀行免除匯率避險保證金,擔保費由財政予以全額補助。
夯實基本盤,激發新動能。延續“關稅保”風險補償資金政策,“關稅保”項下出現賠付損失,以省公司為單位,對年度賠付總額超過“關稅保”年度保費收入150%以上、200%以下的部分,財政承擔30%;賠付總額超過保費收入200%以上的部分,財政承擔20%。先進技術設備進口在穩定外貿的同時,對提升省內企業創新發展能力、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鼓勵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進口,政策優化調整了省級進口貼息目錄,進一步提高進口貼息政策精準性,對符合“十強”產業的高新技術、綠色低碳設備及關鍵部件進口貼息率可上浮5%。圍繞擴大二手車出口,新研究制定二手車出口支持政策,對二手車出口檢驗檢測費給予每輛車最高150元的資金支持,對二手車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保費給予最高50%的資金支持。
強化服務保障,提升國際物流服務穩外貿功能。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財政廳新研究制定2條國際物流支持政策,推動提升跨境貿易物流便利化水平。優化國際航空貨運補貼標準,對2024年新開加密或繼續執飛的國際(地區)航空貨運航線給予單個航班最高5萬元到150萬元補貼,對臨時國際航空貨運航線給予最高100元到300元/噸航時補貼;鼓勵新開加密北美和歐洲貨運航線。優化海運航線補貼政策,對2024年新開加密國際(地區)海運航線(航班)給予單個30萬元到150萬元補貼;鼓勵發展集裝箱海鐵聯運、開通外貿內支線航線,對2024年通過海鐵聯運、經由山東港口進出口的集裝箱和通過山東港口外貿內支線運輸的集裝箱分別給予不超過500元/標箱、5萬元/航次補貼。
對標桿智慧社區單個獎補不超過百萬元
智慧社區建設是數字化賦能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廣大群眾共享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成果的民生工程。山東聚焦群眾需求,持續提升智慧社區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省智慧社區數量達到2200余個,智慧便民設施實現試點社區全覆蓋,智能門禁、火災自動報警等系統得到廣泛應用。
山東省大數據局副局長禹金濤介紹,《政策清單》對數據中心和智慧社區建設安排了一系列獎補。
例如,重點對示范引領性強的標桿型智慧社區,按照單個不超過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補,從擴面、提標、惠民三個方面提升智慧社區建設成效:
持續加強智慧社區建設力度,不斷提升智慧社區的覆蓋面,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智慧化的紅利。年底前,累計打造3500個左右的智慧社區。
按照新版智慧社區建設指標要求,結合各地實際,突出亮點、打造標桿,累計建成標桿型智慧社區35個以上。
重點加強智慧社區在“惠民”方面的建設,通過社區政務服務數字化、智慧便民設施進社區、智慧家庭建設等一系列措施,不斷增強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堅持利企惠企、筑牢支撐。90%以上的政策措施面向經營主體,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政策吹風會上,山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孫愛軍介紹,《政策清單》一方面注重培優育強骨干企業,通過開展試點、獎補支持等方式,激勵龍頭企業發揮示范作用,引領帶動重點行業領域全面提質增效;另一方面注重增強普惠性和可及性,面向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推出減免稅收、降低收費、簡化流程等制度性改革類政策,采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等模式,盡可能讓更多經營主體受益。
此外,《政策清單》堅持統籌謀劃、供需銜接,以質的有效提升引領量的合理增長,切實把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要求落到實處;堅持突出重點、滾動接續。全面梳理2023年出臺的四批政策清單,逐條梳理評估,細化分析論證,結合實際分類提出執行意見,整合一批、騰出了政策空間,優化一批、提高了政策“含金量”,切實發揮財政資金最大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