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從空中俯瞰,濟青中線濟濰段猶如一條蜿蜒綿長的光伏巨龍。項目利用路側邊坡、服務區、收費站等周邊空地、建筑屋頂,建設了多形式的光伏發電項目,通過光伏與儲能直流并網,實現了高速公路用能光伏發電自給自足,零碳運營。
“截至目前,集團實現路域光伏420MW、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年均發電4.6億度、減少碳排放42萬噸。” 近日,山東高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其峰受訪時介紹說。
2022年12月省政府發布《山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實施碳達峰“十大工程”,時隔一年,省屬企業節能降碳增效成效幾何?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獲悉,一年來,省屬企業從技術改造、科研攻關、環境信披等方面,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力推碳達峰碳中和落實落地。
“十四五”末再添3條零碳高速公路
作為省屬企業踐行雙碳戰略的典型案例,濟青中線濟濰段成為全國首條零碳智慧高速全面開通已有3個多月了。建設運營全過程中,綠色、循環、低碳理念貫穿其中。隧道光伏是濟青中線濟濰段可再生能源建設的重要場景。
方案提出,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采用分布式儲能、“光伏+儲能”等模式,探索多樣化能源供應,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推動既有設施綠色低碳升級改造。
此外,在運營智慧化的推廣上,山東高速集團還上線了“路網管理智慧大腦”,推廣ETC、云收費。“這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預計每年可減少車輛碳排放14萬噸。”王其峰透露。
據了解,作為全國首條零碳智慧高速,濟青中線濟濰段打造了零碳隧道、零碳管養區等全新場景,經權威機構評估和院士專家組評價,年均減碳6.1萬噸,遠超年均3.1萬噸碳排放量,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不容忽視的是,濟青中線濟濰段在建設中,還被裝上了“智慧大腦”和天然“地暖”。其構筑了以“毫米波雷達+視頻”為核心的雷視融合路側感知系統,實現“全時全天候車道級”路面交通事件感知,關鍵事件感知準確率達到97%以上。項目利用完善的監測感知、可靠的應急處置、實時的預報預警等技術手段,共建設90余類、11000余套涵蓋感知、監測、誘導、發布等功能的外場設施,實現車輛精準調度和引導,保障行車安全和道路暢通。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冬季降雪天氣,濟青中線濟濰段因地制宜采用無機熱管、低凝冰路面融雪、自動噴淋式融冰除雪三種主動融冰除雪技術,改善冬季冰雪條件下高速公路重點特大橋、連續縱坡、背陰段、隧道進出口等路段的行車條件。無機熱管相當于給高速公路裝上了天然“地暖”。
“下一步,我們力爭到‘十四五’末,再打造3條以上零碳高速公路、7座以上零碳服務區,路域光伏容量規模持續保持全國領先。”王其峰表示。
9戶重點用能企業制定碳達峰方案
省屬企業聚力科研攻關,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特別是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在加快推進中。“去年1-11月,省屬企業研發經費投入達407.2億元,同比增長14.5%。”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滿慎剛透露。
一份不完全統計顯示,重點用能省屬企業通過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年均節約能源約203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40萬噸,節能降碳成效顯著。比如,山鋼集團在全省率先實現鋼鐵全流程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成為全省鋼鐵企業綠色轉型的示范者、引領者;山東能源化工產業以“節能降碳”為主線,推動工藝脫碳、過程降碳、循環化改造,在多個方向推動煤基化工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多家省屬企業也在力推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據不完全統計,省屬企業新能源裝機容量約1385萬千瓦,年均發電約317億度,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貢獻國資國企力量。比如,華魯集團利用園區、廠房房頂等空閑空間大力開展太陽能清潔能源建設,年度節能約5860噸標準煤;山東港口推動港區能源供給側、消耗側雙向降碳,新增投用港區換電站6座,港區新能源車輛超過300輛,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8100余噸。
節能降碳離不開方案引領。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國資委獲悉,目前,已有9戶重點用能企業制定了碳達峰工作方案,將碳達峰戰略導向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
控股上市公司力推環境信披
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省屬控股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在踐行節能降碳增效的同時,省屬企業也在持續推動所控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近日,山鋼成為山東省首家全域實現全流程環境績效A級的鋼鐵企業。山鋼股份積極引入和推進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管理,在國內首個鋼鐵行業ESG評級中被評為AAA級企業。
此外,山鋼集團加入全球低碳冶金創新聯盟,4個項目入選中國企業聯合會“2022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優秀實踐案例”,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日照公司雙雙入選“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企業。
鼓勵和引導省屬控股上市公司,按照環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做好企業碳排放信息公布,是目前多家省屬企業在踐行雙碳戰略中一項重要舉措。
“目前,34家境內省屬控股上市公司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全部按照環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通過年報、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等依法披露環境信息,部分省屬控股上市公司主動披露溫室氣體相關指標、為減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碳排放信息。” 滿慎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