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統計,基于對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等原因,從7月1日至今,超過30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涉及提前終止減持計劃或自愿承諾不減持的相關公告。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上市公司終止減持計劃的背后,可能是完成了預定目標,或者減持的時間窗口已經過去,不再適合繼續減持。另外,公司管理層可能在評估后認為減持對公司的影響較大,不利于公司的穩定發展,因此決定終止減持計劃。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的政策出臺對A股減持行為產生了較大影響。該政策明確了減持的條件和程序,增加了減持的透明度和穩定性,限制了減持的規模和頻率。這使得減持者需要更加謹慎地進行減持,可能導致某些原本計劃減持的對象選擇終止減持或調整減持計劃。這項政策的實施有助于維護市場的穩定和投資者的信心。”
而基于對公司發展信心而終止減持計劃或者自愿承諾不減持的行為,余豐慧認為,背后原因可能是因為上市公司認為當前股價已經低到他們認為不值得減持的程度,或者他們認為繼續減持可能會對公司的股價產生負面影響。另外,也有可能是公司業績改善或者市場環境變好,使得公司決定暫停減持計劃。(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