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減持新規出臺一月后,滬深交易所公布了更清晰、明確的執行標準。9月26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統稱“通知”)。
整體上看,通知從嚴、從實、從細落實了8月27日發布的《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同時對“變相”減持、“曲線”減持等可能存在的漏洞予以封堵。通知細化了對破發、破凈或者分紅不達標的認定標準,明確二級市場減持范圍包括集中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并將減持時間區間從6個月縮短至3個月。
此外,北交所也修訂了減持指引,進一步規范關鍵少數減持行為。除破發、破凈情形外,增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財務報告存在虧損情形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規定破發、破凈不得減持情形的具體計算標準及判斷時點,明確受限減持方式和減持時間區間等。
嚴格認定不得減持的情形
通知明確,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以下統稱“分紅不達標”)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股份。
通知對破發、破凈的認定標準進行了細化。破發是指,減持計劃公告前20個交易日中的任一日股票收盤價低于首次公開發行時的股票發行價格,股票收盤價以首次公開發行日為基準向后復權計算。破發情形下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的要求,適用于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時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
破凈是指,減持計劃公告前20個交易日中的任一日股票收盤價低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或者最近一期財務會計報告期末每股凈資產。股票收盤價以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或者最近一期財務會計報告資產負債表日為基準分別向后復權計算。
對于破凈,通知設定了兩個比較基準點。資本市場研究專家分析稱,一方面,最近一年經審計的凈資產較為權威、可信,可以防止控股股東隨意減少披露的凈資產;另一方面,最近一期的凈資產可以及時反映公司現狀,避免控股股東利用數據更新不及時的間歇期減持。
對于“分紅不達標”的認定,通知明確,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或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的30%,以最近三個已披露經審計的年度報告的會計年度為基準,但凈利潤為負的會計年度不計算在內。
專家認為,此處要求剔除虧損的年度,進一步封堵了漏洞,以防范虧損公司只做少量分紅就減持股票。按此標準執行,如果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則沒有計算依據,即使其因累計未分配利潤為正而分紅,也不能減持。
新增大宗交易預披露義務
通知明確,二級市場減持,是指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或者大宗交易減持股份。
通知還要求,在減持啟動階段即預先披露減持計劃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應當判斷是否觸及不得減持的情形,如果觸及則不能披露;如果符合減持的條件,則可以披露減持計劃。
專家認為,本次新增了大宗交易的預披露義務,要求其參照集中競價的規定提前15個交易日預披露,并做好事中事后披露。如此,也進一步提高了減持的透明度,便于中小投資者了解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減持安排。
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預先披露減持計劃時,應當對是否存在破發、破凈或者分紅不達標等情形進行判斷;不存在有關情形的,可以披露減持計劃,并說明具體情況。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預先披露的減持計劃中,減持時間區間不得超過3個月。未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減持股份。
滬深交易所有關負責人表示,交易所將進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減持信息披露監管,對于減持預披露公告,要求充分說明是否符合減持條件;二是完善減持監控系統功能,強化交易監管,及時發現違規行為;三是及時采取監管措施,對于涉嫌違規的情形,第一時間采取發函問詢、電話提醒等措施,查實涉及違規的,從快從嚴實施紀律處分,“打早打小打疼”違規減持行為。(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