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初,海外市場持續調整,中美利差繼續探底,一度壓制A股表現。然而上周五政策預期提振、AI權重股釋放利好、外資大幅回流,共同引領A股走出一波觸底反彈的獨立行情。展望本周,A股將迎來中秋國慶長假前的最后一個交易周,持股還是持幣又成為了投資者面臨的兩難選擇。
數據統計顯示,回顧近十年國慶假期前后A股表現,出于長假期間海外市場“黑天鵝”擾動的考慮,國慶節前A股市場往往出現市場成交量下降的格局;不過,國慶節后市場整體上行的確定性相對較高,這使得市場也有較高概率在國慶節前后呈現出V型反彈的走勢。
長假前持股還是持幣?
西部證券分析認為,國慶節前后市場有顯著的季節性效應。從歷史經驗來看,2010年以來國慶長假前A股市場往往出現市場流動性收緊、成交量萎縮的格局,帶來市場調整風險增加;直到節后風險釋放后市場情緒才出現明顯回暖,A股短期有概率上演V型反轉行情。
從歷史角度來看,10月A股出現過較多次“紅十月”行情。上證指數在2010年—2022年10月的上漲概率為62%,平均收益為1.58%,漲跌幅中位數為0.82%,表現僅次于2月。
具體來看,從過去2010年—2022年的市場表現來看,上證指數在國慶節前20個、10個和5個交易日平均漲跌幅分別為-0.81%、-1.36%和-0.58%,上漲概率分別為54%、23%和31%。國慶節后5個、10個和20個交易日上漲的概率平均漲跌幅分別為2.00%、1.72%和3.49%,上漲概率均升至75%。
財通證券更是直接在研報標題中直言“加倉,持股過節”。該機構表示,近期房地產和活躍市場政策力度超預期,預計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相對二季度邊際改善;同時海外聯儲加息路徑明確,長期美債上行風險走低。“簡言之,國內政策加速改善業績,外部壓力緩和催化行情,做多窗口已至。”
國內經濟拐點逐漸明確
中信證券分析認為,一系列政策合力起效后,國內經濟拐點逐漸明確,并將得到數據不斷驗證。中信證券預計,9月國內經濟運行狀況較8月進一步邊際改善,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達到4.5%以上,高于當下市場一致預期的4.2%,而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大概率高于三季度。數據將明確經濟修復的趨勢和斜率,明確經濟運行拐點,奠定市場信心穩步修復的基礎。并且后續政策仍有發力空間,直到徹底扭轉經濟走弱和預期轉弱的趨勢。
中信證券表示,外圍強美元的擾動已趨弱,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已趨穩,市場反應也已鈍化;市場成交快速縮量預示著賣盤消化已近尾聲,市場底部正在夯實,長假前后是重要的布局時點。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9月22日的A股超跌反彈印證了高性價比是反彈的基礎,市場交易的微觀結構已逐步改善,投資者對后續政策催化有基本信心:匯率和A股都將逐漸穩定預期,活躍資本市場、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后續穩增長加碼都還有政策期待。
四季度行情有望回歸
近期,多家券商發布了對2023年四季度A股市場的前景和布局策略展望,整體上看,市場觸底反彈成為券商共識。
招商證券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隨著穩增長政策持續出臺,在經濟數據邊際改善的情況下,經濟預期有望轉暖。四季度接近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疊加人民幣季節性升值,有望吸引外資重回凈流入,藍籌回歸的概率更高,四季度大盤藍籌風格有望重回占優。
安信證券表示,8月至9月A股經歷了政策底到市場底的二次探底過程,但往后看A股大概率在四季度市場迎來一輪反彈。在當前的位置上,市場正傳遞出更多積極的信號,“十一”前后有望迎來轉機。
華安證券表示,投資者對財政、地產以及活躍資本市場方面的政策可以保持期待,但整體基調依舊會延續全年以來“有托底、無刺激”的基本思路。就宏觀經濟增長情況而言,四季度經濟增長環比動能預計會恢復至相當于2019年水平,且不會再出現諸如二季度的快速探底,全年GDP有望實現超過5%的增長,A股市場有望走出底部。
價值風格被一致看好
在市場風格上,機構較為一致地認為,大盤價值風格有望在四季度回暖。
國泰君安證券說,投資機會應從交易維度尋找微觀結構好、調整時間長、具備邊際催化的股票,建議聚焦成長和金融兩大方向。一方面,金融板塊是博弈政策預期的較好選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相關板塊經過前期深度調整,交易結構與估值性價比已顯著改善,頭部公司人工智能應用商業化加速以及產業鏈三季度業績兌現預期,有望成為TMT反彈行情啟動的重要催化。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認為,此前華為概念、智能汽車等熱點持續發酵,但整體來看市場仍然缺乏主線,成長領域涌現部分熱點,但并未形成規模效應。投資者較為偏好高股息的防御性策略,市場風格依舊偏向大盤以及價值。
國海證券表示,四季度經濟預期修復是風格判斷的關鍵。今年三季度表現占優的周期與金融風格中,金融風格的延續性較高,而表現偏弱的消費與成長風格中,消費風格的反轉概率更高。“四季度風格有望偏大盤,且消費占優的概率最高,其次為金融,周期與成長占優概率偏低。”(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