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9月23日,在第六屆中國企業論壇科學家講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譚久彬做了題為“新一代國家測量體系與質量強國建設”的主題報告。他表示,要努力建設一流的儀器產業和一流的測量體系,致力于建設質量強國。報告由國務院國資委科創局、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指導。

譚久彬從建設質量強國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破題,總結工業發達經濟體近百年來測量科技創新與制造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歷史經驗,深入分析我國提升制造質量的迫切性與特殊性,以及當前我國國家測量體系存在的緊迫問題,并用一些典型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闡釋了加快構建新一代國家測量體系的初步構想,以及我國建設新一代國家測量體系的機遇以及后發優勢。
他強調了百年科技發展一般規律,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工業發達國家的經驗顯示,沒有成體系的精密和超精密測量能力,就沒有充分的精準數據,就沒有精度調控、性能調控和質量調控。體系完整、強大的儀器產業體系是工業測量體系建設的基礎。“凡是科技強國,都是儀器強國;凡是制造強國,都是儀器強國;凡是儀器強國,都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測量體系來支撐著高端制造的高質量發展。”譚久彬表示。
“要想造得出,必先測得出,要想造得精,必先測得準。”譚久彬表示,構建新一代國家測量體系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補齊我國工業短板,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質量短板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由制造自動化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制造轉型的過程中,大力推進精密和超精密測量技術發展和新一代測量體系建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要搶抓第四次工業革命歷史機遇,切實發揮我國工業測量數據資源厚重優勢,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并行推進的創新之路,以精密測量、超精密測量和完整精度測量能力整體提升,推進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能力躍升和制造業整體水平提升。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黨委副書記、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在主持中闡述了對新質生產力的理解。他表示,這一全新概念肯定了新產業孕育的新動能,界定了新時期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定力量,指明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實現人才強、科技強進而促進產業強、經濟強。他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新時期、新理念和新格局下的一次偉大實踐,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積極探索并持續推進“政產學研金介貿媒”協同聯動的全社會組織動員模式,進一步開辟新賽道、增強新動能、塑造新優勢,以新質生產力厚植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沃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譜寫國資央企新篇章。
本次科學家講壇既是一場具有戰略性、前瞻性、趨勢性的策略研討,更是一次促進科技界、產經界、創投界跨界融通、開放合作、多元共贏的行動鏈接,與會各方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為推動中國科學家精神、民族企業家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共生共榮,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作出中國社會各界的共同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