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9月20日,第三屆大明湖論壇暨山東省社科聯社會組織系列學術活動在濟南舉行,圍繞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化視域下現代金融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重點產業鏈優化升級的路徑模式,來自政府部門、高校院所、企業界等200余人進行了分享研討。

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副行長王京輝表示,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堅持把金融支持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持續加大綠色貸款投放力度,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省綠色貸款余額1.5萬億元,同比增長46.3%,綠色貸款增速持續高于全國水平。以務實舉措深化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臨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動威海市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申創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鼓勵地市分行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支持當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差異化路徑。
濟南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賈洪斐介紹說,濟南獲批建設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以來,全力打造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創金融體系,“科創+金融+產業”的融合逐步走向縱深。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科創企業貸款余額達到1621.7億元,同比增長34.3%,較2021年末增長47.6%,科創企業獲貸率達到40.6%,科創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0.45個百分點,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
據悉,根據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首期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濟南市科創金融綜合景氣度在參評的36個國內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10位,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帶來的政策紅利效應和預期引導效應得到充分顯現。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中英表示,利用資本市場,培育做強上市公司,促進實體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建設現代化強省的重要抓手和迫切需求。
張中英建議,山東應完善激勵上市政策供給體系,全面優化上市公司板塊結構。搶抓全面注冊制改革機遇,推動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隱形冠軍”“瞪羚”等企業上市發展;針對滬市、深市、北交所等資本市場的差異化要求和特色,夯實分層次、分行業、分梯隊的上市后備資源庫。積極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壯大民營上市企業規模,打造“參天大樹”與“灌木叢”聯動發展、互利共贏的良好生態;加強一流上市企業建設,深化產業建圈強鏈,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發展,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張中英表示,山東應積極開拓多層次的碳金融市場,爭取碳排放交易國家級試點;明晰綠色金融識別標準規范,用足用好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資本市場工具。同時加強頂層設計,積極開展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設試點,深度釋放ESG的乘數效應;抓住碳達峰前的機遇期,用好ESG等方法手段,為未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
源創多盈投資集團總經理、山東省現代金融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馮壯志在演講中表示,近幾年濟南市的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激光產業等硬科技產業快速增長,源創多盈集團圍繞著上述硬科技產業深入挖掘和服務優質企業,先后投資了超過30家優質科創企業,投資金額超過12億元,參與投資和培育了7家上市公司,以金融投資的方式為泉城的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