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9月20日,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如期打開。經濟導報記者獲悉,9月20日24時將上調汽柴油限價,汽油每噸上調385元,柴油每噸上調370元,折合升價,92號汽油每升漲0.3元,95號汽油每升漲0.32元,0號柴油每升漲0.31元。此次調價后,國內部分地區95號汽油進入“9元時代”。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進入本輪調價周期以來,開局油價即大漲,首個工作日參考原油變化率達到6.02%,預計汽柴油上調260元/噸,此后上調預期居高不下,陸續突破300元/噸、350元/噸。
隆眾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劉炳娟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輪計價周期內,國際原油呈現上漲趨勢,并突破90美元/桶。一方面,9月5日,沙特阿拉伯能源部宣布,將把每日100萬桶的石油減產措施延長3個月,至2023年年底。俄羅斯也宣布繼續自愿減少30萬桶/日的石油供應至2023年12月底。此外兩國均表示將每月進行審查,以考慮進一步減少產量或增加產量的可能性。
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是沙特及俄羅斯將會將減產延長一個月,但出乎市場預料的是,沙特和俄羅斯一步到位,直接將減產延期至今年年底,這對于原油市場來說是重大利好。
OPEC月報表示,全球經濟具有韌性,維持今明兩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不變。
與此同時,沙特原油出口降至兩年多來最低水平,預計之后將進一步收緊。OPEC+減產帶來的利好氛圍持續,供應端繼續提供有力支撐。同時,OPEC+對于減產立場的頻繁積極表態,令市場擔憂未來供應仍將進一步趨緊。
另一方面,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10月美國頁巖油總產量將下降約4.1萬桶/日至939.1萬桶/日為2023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
國際能源署(IE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均預測四季度原油市場將處于供不應求。IEA此前稱,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延長石油減產將導致第四季度市場供應短缺。OPEC則發布了需求強勁的最新預測,亦指出如果維持減產,2023年供應將短缺。此外,EIA在月度報告中表示,第四季度全球原油消費量將比供應量高出23萬桶/日。
本輪調價過后,2023年的調價格局將變為“十漲六跌三擱淺”。漲跌互抵后,汽柴油分別累計上調了1055元/噸和1015元/噸。

本次調價對于私家車主和物流企業來說成本增加。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車計算,此次調價后,車主加滿一箱油將多花15元左右。按市區百公里耗油8升的車型,平均每行駛100公里費用增加2.4元左右。而對滿載50噸的大型物流運輸車輛而言,平均每行駛100公里,燃油費用增加12元左右。今年汽柴油終端零售價格較高,除充值辦卡少量優惠外,零售商優惠意愿較低,居民出行以及物流運輸成本整體處于偏高水平。
隆眾資訊分析師李彥認為,以當前的國際原油價格水平計算,下一輪成品油調價開局將呈現上調的趨勢。目前來看,OPEC+減產氛圍支撐顯著,且經濟層面擔憂情緒減弱,利好因素仍占據上風,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上漲的概率較大。下一次調價窗口將在2023年10月10日24時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