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北向資金的動向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不少投資者將北向資金的流入流出視為外資看多看空A股的“風向標”,并據此作為投資決策。
對此,近日多位市場人士對于跟隨北向資金交易的做法提出了質疑!巴顿Y的路上,追著別人走的時候,很難有好的收獲!比A泰柏瑞基金副總經理田漢卿說。
何為北向資金?
對于股民來說,北向資金是一個熟悉的存在。
自2014年4月10日證監會批準開展互聯互通機制試點以來,滬股通和深股通成為外資參與A股市場交易的重要途徑,A股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融合愈加緊密。北向資金就是滬股通與深股通的資金加總。
根據華泰證券的研報解讀: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北向投資者并不直接參與A股交易,而是通過香港聯交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參與A股市場交易。
以一家外資券商為例,假設其背后的投資者想買入1萬股貴州茅臺,首先需發出買入委托指令至證券公司組成的聯交所參與者,隨后聯交所參與者通過滬深港通交易平臺傳達指令到聯交所證券交易服務公司,最后指令抵達上海證券交易所,經過交易撮合后完成買入。
而且,北向投資者可交易標的存在一定限制。在上交所,北向投資者可交易標的包括上證180指數成份股、上證380指數成份股、A+H股上市公司的上交所上市A股,以及滬股通ETF;在深交所,北向投資者可交易標的包括深證成份指數成份股、深證中小創新指數成份股、A+H股上市公司的深交所上市A股,以及深股通ETF。北向投資者可交易的范圍基本覆蓋中證800成份股。
從持倉市值視角,在全體北向機構中,外資銀行處于龍頭位置,是全體北向資金的引領者。
總體來說,北向資金自陸股通開通以來持續凈流入,截至2023年9月17日,累計凈流入約1.8萬億元。
經測算,2023年北向資金成交金額占A股總成交金額的6%左右,北向資金持股僅占A股總市值的3%左右。
截至今年上半年,北向資金在A股投資者中占比5.9%,對比公募基金的15.4%、私募基金的8.4%、保險資金的8.6%,從體量上看,北向資金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不及以上幾類機構投資者。
但從情緒上,卻是另一番景象。不少投資者將北向資金的流入流出視為外資看多看空A股的“風向標”,并據此作為投資決策。
北向資金還聰明否?
近日多位市場人士對于這種跟隨北向資金交易的做法提出了質疑,這也代表了一部分機構投資者的聲音。
比如,田漢卿認為,當前A股的整體估值合理,在底部附近。盡管經濟遭遇一些挑戰,但是各項政策也在相繼出臺!盎旧纤型顿Y人都希望A股能有更好的表現,那么我們剩余90%的交易量為什么要被北向資金‘帶著走’呢?”田漢卿說。
廣發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武幼輝認為,最近兩年,北向資金的指示意義明顯下降。2021年之后,北向資金擇時信號的準確性開始大幅下降,對應的,跟隨北向資金的買入策略超額收益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消失,最近兩年甚至顯著跑輸指數。
“投資者過度關注北向資金的流向,有可能會對未來的市場形成誤判,最終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蔽溆纵x說。
華創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姚佩認為,從過去兩三年來看,由于北向資金屬性變化,目前算不上是“聰明錢”。
從投資效果的角度來看,根據姚佩的統計顯示:2014年以來,北向資金取得明顯超額收益的主要集中在2016-2019年,2020年以來北向資金相對偏股型公募基本無超額收益,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為-10.1%、-7.6%、-1.2%。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近年來北向資金當中除了長線資金以外,還出現了很多交易性質的資金,因此會存在其他的擾動因素!币ε宸治,“這與此前大家傳統觀念里對北向資金——所謂‘聰明錢’的認知形成很大的反差。”姚佩說,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北向資金短期流動。(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