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閻鵬
注冊制改革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從2019年科創板率先試點注冊制開始,2020年創業板推廣注冊制試點,2021年北交所開市并試點注冊制,歷時四年,今年2月17日主板完成注冊制最后一塊拼圖,標志著全面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更加完善,股票發行審核制度由核準制進入全面注冊制階段。全面注冊制改革給山東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能、開拓了新空間。
看過去,魯企上市成績卓顯
近年來,山東省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工作,將推動企業上市擺在突出位置,企業上市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Wind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山東省共擁有A股上市公司305家,其中滬深主板198家,創業板67家,科創板21家,北證19家。這些企業在財務狀況、市值以及技術創新等方面的亮眼表現,不僅代表了山東企業的實力,也為山東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上市公司成為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和“急先鋒”,資本市場已成為助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力量。結合山東區位發展定位與產業布局環境,魯企上市在以下幾個方面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
(一)魯企上市“后備軍”儲量豐富
山東上市公司數量全國排名第6位,占全國上市公司總數的5.79%,而2022年山東省以8.74萬億元GDP居全國排名第3位,占全國GDP總量的7.22%,與山東的經濟體量相比,山東上市公司數量與質量存在不匹配的現象,另外一方面,巨大的經濟體量存在孕育更多上市公司的潛力。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山東IPO排隊在審企業共計48家,輔導備案企業百余家,另外山東累計培育認定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已超萬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千余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二)魯企上市“待墾地”蓄勢待發
從區域分布而言,山東省A股上市公司分布呈現明顯集聚現象,仍存在大量上市空白區域。過半數的上市公司集中在青島、煙臺、濟南三市,而在136個縣/區中,有50多個縣/區沒有上市公司,占比近四成。這些缺少上市公司的縣市區,大多并非因為經濟落后或缺少明星企業,而是由于對上市重要性認識不足,特別是對上市需要達到的規范條件認知存在偏差,才使得上市工作踟躕不前或命途多舛。如果把企業上市比作開墾土地,山東仍然擁有大量待開墾的企業上市“待墾地”。
山東省內A股上市公司區域分布(2023.8.31) |
城市 |
數量 |
城市 |
數量 |
青島市 |
66 |
濱州市 |
8 |
煙臺市 |
52 |
東營市 |
6 |
濟南市 |
46 |
聊城市 |
6 |
淄博市 |
33 |
臨沂市 |
6 |
濰坊市 |
30 |
泰安市 |
6 |
威海市 |
17 |
棗莊市 |
4 |
德州市 |
11 |
菏澤市 |
2 |
濟寧市 |
10 |
日照市 |
2 |
(三)魯企上市“新勢力”方興未艾
從產業分布而言,山東省作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工業大省,產業體系較為完整,工業門類齊全,新經濟培育初見成效但任重道遠。當前山東A股上市企業過半數為以原材料和工業為主的制造業企業,具有企業規模大、市值高、競爭力強的特點。截至今年8月底,山東省市值排名前10的上市公司中6家為能源、原材料及工業行業,合計總市值高達9,177.07億元,占山東省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的比重高達25.55%。但同時也可以看到,山東省近年來新經濟產業培育發展成效顯現,2023年以來,山東省共新增上市公司16家,多數屬于“十強產業”;在上市后備力量中,“十強產業”企業數量占比超八成,可見,“十強產業”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已成為山東突破資本市場發展的主力軍。
看現在,魯企上市機遇難得
(一)各板塊定位更加明確,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更加完善
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證券交易所市場由單一板塊逐步向多層次拓展,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注冊制改革開啟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新篇章。目前我國多層次的股權資本市場由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以及新三板市場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構成。
滬深交易所主板突出大盤藍籌定位,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在上市公司規模體量方面與其他板塊拉開差距;科創板強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創業板主要服務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鼓勵在創新、創造、創意方面具備特色,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三創四新”型企業;北交所強調主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重點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企業。
全面注冊制背景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加清晰,基本覆蓋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山東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規劃自主選擇合適的板塊上市。

(二)發行上市條件大幅優化,設置多元化上市條件
在注冊制推出之前,A股上市條件相對單一,持續盈利作為基礎門檻造成當時不少具備高投資價值的企業,如新浪、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在實現盈利之前只能選擇赴境外上市。全面注冊制改革對發行上市條件進行了大幅優化,從以前單一的上市標準豐富為多元化上市條件。現在,A股每個板塊均設置了三至五套可供企業選擇的財務標準,如主板有三套標準、創業板三套標準、科創板五套標準、北交所四套標準等。多套財務標準不再要求擬上市企業報告期內持續盈利,企業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選擇,這無疑為成長型企業或周期性利潤波動較大的企業打開了上市友好之門。
(三)監管標準未放松,壓實相關主體信息披露責任
全面注冊制改革下,雖然上市標準多元化,但上市過程并沒有變得更“容易”,企業上市成功率近期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應該說,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注冊制與西方國家/地區實行的注冊制的一項重要區別在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被我國政府從經濟發展的戰略全局高度看待和要求的(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國發〔2020〕14號))。上市公司質量是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為了夯實這座基石,我國上市審核監管機構就必須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要求發行人與中介機構的上市申報工作,壓實發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壓實中介機構信息披露看門人的責任,通過嚴格審核“審”出一家真公司、好公司,實現上市企業質量的提升和優化。
今年1-8月IPO平均實際審核通過率不足60%,對企業來說上市仍然是一個充滿艱辛的過程,但是這對于實實在在、真心誠意做大做強主業的企業不失為一種保護,嚴謹的審核機制可以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出現。
2023年1月—2023年8月各板塊審核情況 |
項目 |
上會數量 |
通過數量 |
終止數量 |
名義通過率 |
實際通過率 |
主板 |
, 77 |
68 |
36 |
88.31% |
60.18% |
科創板 |
36 |
26 |
41 |
72.22% |
33.77% |
創業板 |
104 |
90 |
76 |
86.54% |
50.00% |
北證A股 |
57 |
44 |
26 |
77.19% |
53.01% |
(四)“開門辦審核”,審核透明度更加提高
全面注冊制下監管機構堅持“開門辦審核”,審核的透明度更加提高,對擬上市企業來講無疑是一個利好。“開門辦審核”的審核標準明確、審核過程透明、審核流程完善,對于擬上市企業而言只需埋頭苦干,在業績、內控規范性、合法合規性等方面均符合發行上市條件的前提下,可以實現在較短時間內從申報到完成上市。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全面注冊制對企業上市準備也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注冊制下要求企業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實,規范動作要提前進行,在申報的時候就能夠擔起來發行各個主體應該擔任的責任,這也是全面注冊制改革傳遞給市場和市場各個參與方的一個信號。
看將來,魯企上市大有可為
(一)多措并舉,培育創新型企業
近年來,資本市場不斷深化重點領域金融服務,鼓勵一、二級市場的資金優先向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配置,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加大對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企業支持力度。
早在去年10月,山東省發改委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推動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加大對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加快形成“創業創新+創投”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對于證券公司來說,要發揮好專業優勢,深耕新經濟領域,積極發掘、培育創新型優質企業。通過直接投資、設計產業基金等方式重點為山東“十強產業”和創新型優質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引導企業根據自身實際和發展戰略,科學規劃上市、掛牌路徑,為山東企業上市之路保駕護航、助力更多山東企業早日登陸資本市場。
(二)埋頭苦干、盡早規范、相信專業
全面注冊制下,企業把握上市機遇,必不可少埋頭苦干,必不可少盡早規范,必不可少相信專業。
首先是要埋頭苦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說:“偉大成就是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企業是上市的主體、第一責任人,只有通過埋頭苦干,發揚“釘釘子精神”,真正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切實滿足上市各項業績指標和規范條件,才能在上市過程中行穩致遠,才能夠在上市之后給廣大投資者一個滿意的業績答卷。
第二是要盡早規范。注冊制下,只要擬上市公司準備充分,審核周期是相對較短的。如北交所的上市審核周期一般在6-7個月左右,主板和科創板12個月左右,創業板18個月左右,相比于之前核準制下動輒2-3年的審核周期要短得多。然而在審核周期縮短的同時,注冊制對企業“帶病申報”采取了更為嚴厲的零容忍態度,這要求擬上市企業及早動手,在中介機構的指導下,把那些可能會顯著影響到上市審核判斷的問題和障礙消除在報告期之外,企業的內控體系健全、會計基礎夯實、歷史沿革梳理等基礎性舉措要提前展開,避免拖在后面影響上市報告期的確定,還可能會帶來高昂的規范成本。正如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上市也要從企業年輕的時候開始養成好的習慣,然后水到渠成、順勢而為。
第三個方面是要相信專業。上市是個系統工程,有比較強的專業性,需要使用比較有經驗的、負責任的中介機構,包括券商、律師、會計師,為企業的上市保駕護航。對于有上市意向的企業,聘請專業機構提前進行規劃設計和規范指導,做好登陸資本市場的準備,加速上市進程;對于上市沖刺企業,由專業團隊提供“一對一”輔導保薦服務,爭取早日掛牌上市。
(三)緊抓“北交所深改19條”帶來的新的政策機遇,加快上市掛牌進程
2021年9月北交所成立,到今年8月底已有217家上市公司,北交所發行審核節奏在四個板塊中最快,從受理到注冊平均時間為6-7個月,同時北交所對于上市公司盈利規模的要求相對而言低一些,截至今年8月底,119家北證A股排隊企業中,申報前一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別為5,224.95萬元和3,708.82萬元,相對于其他板塊,中小企業顯然更容易達到這個標準。
北交所設立兩年之際,立足北交所發展新階段新起點,中國證監會于9月1日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簡稱“北交所深改19條”),緊緊圍繞服務中小企業主題,以高質量擴容為牽引,以優化投融資結構和協同推動為依托,以關鍵制度機制創新為突破,全力推進北交所高質量發展。優化企業上市路徑改革措施,一方面,明確“連續掛牌滿12個月”執行標準為“交易所上市委審議時已掛牌滿12個月”,允許掛牌滿12個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掛牌后直接申報北交所上市,優化掛牌公司申報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要求。另一方面,立足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在目前IPO節奏階段性收緊的情況下,北交所本次改革明確按照質優、量適、步穩的要求,常態化推進北交所市場高質量擴容,為企業登陸北交所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準備上市的山東企業可以在進行上市籌劃的時候,優先考慮抓住北交所的政策機遇,充分利用本次改革對于優化“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執行標準,符合上市條件的掛牌企業盡早盡快申報;質地優良的企業早做準備,尤其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待可以不掛牌直接北交所發行上市的政策落地后迅速申報。

2023年1-8月份共有5家山東企業登陸北交所,其中國子軟件、民士達、迪爾化工、泰德股份均由中泰證券保薦。北交所已成為山東企業尤為青睞的上市板塊,在北交所新政的推動下山東企業上市之路大有可為。
企業上市是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檔升級的關鍵一環,魯企要抓住機會擁抱資本市場,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做好謀劃,為山東提升經濟活力,促進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作為山東省屬的全國綜合類大型上市券商,中泰證券將繼續扛牢扛實山東本土券商主體責任,主動融入和服務山東省重大戰略,發揮全牌照優勢,與山東本土企業共成長、共成就、共成全,為全省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建設貢獻中泰力量。
作者簡介
閻鵬,中泰證券投行委副主任、山東投行總部總經理,保薦代表人,濟南市人大代表。2022年度“新財富最佳投行業務精英”獎項獲得者,2022年濟南市金融青年人才。先后負責過數十個大中型企業的綜合資本市場服務,成功主持多家企業在上海、深圳和北京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以及多個再融資、并購重組和新三板掛牌業務,在資本市場擁有良好的專業口碑。現兼任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第二屆綠色金融合作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業協會并購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國資委外聘專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