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文化似水,兼收并蓄,潤物無聲,只有不斷傳承創新,文化才能永葆活力與生命力。數字技術的發展讓文化在新時代的土壤里生根發芽,越來越多的文化資源借助數字技術穿越古今,奔赴而來。
9月14日,第四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第二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在濟南正式拉開帷幕。以“創見美好 智造未來”為主題,伴隨著山東國際會展中心主會場盛大開展,來自30多個國家、全國20多個省份的文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成果、特色手工藝品、文創產品、知名IP和文產項目集中亮相,讓這場饕餮“數智文化盛宴”受到萬眾矚目。
有靈天工·丹青約AI繪畫、大空間行走互動VR體驗、NFT數字藏品、“國粹數藏”互動、與人對話的“文心一言”……在本屆文旅博覽會上,數字技術的應用隨處可見,新技術應用類文化企業身影頻現,不僅展現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生機活力,也凸顯了文化引領、數字賦能、科技支撐、融合創新的發展趨勢。

如今,數字化已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和強大引擎,文旅消費新場景不斷解鎖,新興業態不斷涌現。名勝古跡、博物館、美術館、商圈等公共文化娛樂空間,紛紛嘗試打造數字文旅融合場景,激活消費新動能和產業數字化升級。在文旅市場回暖的今年,“數智文旅”成為本屆文旅博覽會最突出的關鍵詞之一。
文旅博覽會上,位于5號館的“數字文化”展區全面展示了數字技術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最新成果,充分展現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網易伏羲、百度智能云、華為開發者聯盟、軟銀機器人、鳳凰數字科技、北京當紅齊天集團、上海風語筑等優秀數字企業都來參展,數字新技術、新應用、新場景紛紛亮相,讓觀眾感受這場數字文化盛宴的無限魅力。
走進《清明上河圖》看一看富貴迷人眼的汴京城,近距離“撫摸”龍門石窟巖壁上留下的歲月痕跡......為增強整個展會的數字體驗感,展會在5號館入口處打造沉浸式數字化體驗空間。邀請國內領先數字文化企業代表——浙江幻影科技團隊打造《花好月圓》數字體驗項目。踏入體驗空間時,轉身便可以看到在走過的腳下,會有無數的鮮花盛開、蝴蝶飛舞,一路跟隨著觀眾的腳步,寓意“一路生花”。當觀眾置身于“花好月圓”,墻面也都有相似的互動效果,指尖慢慢觸摸所到之處的墻面,越來越多的鮮花不斷生長便會形成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行走其間,讓觀眾體驗宛若驚鴻般的步步生花、揮袖成詩、步移景異。

網易瑤臺是網易伏羲旗下沉浸式活動平臺,本次展會攜“河南文旅元宇宙數字空間——元豫宙”亮相。“元豫宙”是河南文旅的原生數字新世界,是三維物理模型、虛擬現實、區塊鏈、游戲引擎等數字科技與河南文旅深度融合的全新實踐。通過三維建模以及游戲引擎,將河南文旅IP景觀在網易瑤臺三維數字世界中進行高度寫實復刻,觀眾可以通過電腦、手機、VR眼鏡等方式沉浸式進入景觀,一覽河南美景。在元豫宙中,觀眾不僅可以神游老君山、少林寺、龍門石窟等知名景點,還可與其他觀眾的數字分身進行互動交流。

鳳凰數字科技帶來“盛世長卷”項目,現場展現出巨幅高清動態化的《清明上河圖》。光影流動,長卷緩緩展開,看畫卷中枝葉擺動、舟船搖曳、行人如織,觀眾站在長卷前,便可細細欣賞數字版《清明上河圖》。“盛世長卷”為真實還原《清明上河圖》原作筆觸,讓原畫中814個角色、70余只牲畜、29艘大小客貨船、13輛交通工具、180多棵樹“動起來”“活起來”,更為極致還原張擇端的原作質感,20多位畫師歷時180多天,合成空間圖層逾6000層,單次渲染輸出時間超200小時,生動演繹九百年前汴梁的人物百態,營造出時光倒流的臨場感和沉浸感。觀眾還可以掃描墻上的二維碼,通過“魚書傳送”交互項目,將手機搖一搖,學習畫中各種知識點,或者通過“彈幕上墻”功能為畫中小場景的人物們選取臺詞,讓一句句充滿幽默感的話語實時呈現在動態數字長卷中,創造屬于自己的故事。
此外,現場還有眾多頗具創意的交互項目,其中“尋找畫中人”互動裝置從《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814個人物中選取了100位,使觀眾能通過臉部識別、拍照匹配,再通過AI換臉技術,找到千年前在畫中的自己。
5天的展示期間,博覽會各大系列特色活動與特色論壇百花齊放,各行業文化大咖、各門類手工匠人云集現場,共同探討文旅融合前沿成果,品評手造行業發展趨勢,碰撞“智慧火花”,促進手造產業發展形成大格局、大融合、大品牌。

據悉,本屆文旅博覽會在濟南市設置了20個分會場,同期在“山東手造”(濟南)展示體驗中心舉辦“山東手造主題周”活動,在全省各地舉辦50余場系列活動。展會期間,主會場將舉辦手造賦能鄉村振興“齊魯對話”、重點項目招商推介、2023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暨文化創意品牌建設大會、“大河上下”——沿黃文旅項目對接會、“一城一品”推介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且每天都會舉辦齊魯美食節活動,為市民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文旅盛宴。
大幕徐徐拉開,好風憑借力,以會為媒,匯聚合力。借此契機,更加開放包容的山東必將譜寫出數智發展與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