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近年來,在山東科創金融熱大環境下,針對科創金融服務的新產品、新業態不斷誕生;頭部私募基金債券不斷涌入,幫扶拓寬科創企業融資渠道;專屬信貸產品體系逐漸清晰,有效賦能科創企業金融發展模式……這一系列創新的背后,折射出山東越來越多科創企業對金融服務的特殊需求不斷提升,加速形成山東科技、產業、金融相互塑造、緊密耦合、良性循環的閉環格局。
沿著科創金融鏈,經濟導報記者走訪了多家科創企業、私募機構、專業協會以及相關專家,來找尋山東跑通科創金融閉環的答案。
跨過科創轉化“天塹”
進入濟南市高新區,“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中央科創區CTD”的招牌映入眼簾,這是高新區乃至濟南的“金字招牌”。
2021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發布《山東省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拉開了區域科創金融改革試驗的序幕。2022年5月,科創金融試驗區的落地,標志著我國科創金融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從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的完善,進一步擴展到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是科創金融創新、試驗的重點。
在科創金融如星星之火燎原之際,濟南市高新區走在了全國前列。“從雛形到逐步摸索出建立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態鏈,高新區實現了金融、科技、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一批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路徑。”近日,濟南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喬郁向對經濟導報記者介紹,如今,中央科創區建設已全面起勢,區內總部金融機構達到49家,地方金融組織達277家,基金管理規模近500億元。
在這樣的創新性科創環境下,首先受益的自然是企業。2022年10月,高新區注冊企業——山東見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高靈敏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核酸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順利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核,獲批上市。幫扶企業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這其中離不開濟南高新區獨創的“科創經紀人”成果轉化模式。
所謂“科創經紀人”,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科技攻關,廣泛對接創新資源、吸引龍頭企業參與,聚焦市場需求,進行“合約化”立項研發,從科研機構篩選成熟科研項目,匹配科技金融服務鏈,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實現科研項目和金融賦能深度匹配融合,打造全鏈條、全周期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此前有報道,中國前沿科技成果只有10%-30%被應用于實際生產中,而美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高達60%-70%。科創金融新模式可成為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難題的有利抓手。”8月15日,濟南基金業協會會長高東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國家首個科創金融試驗區戰略的確定,為濟南彎道超車、實現新發展階段“走在前”來說是極大的契機,是機遇也是挑戰,必須聚合全力,緊抓“科創”這個牛鼻子,才能真正破題與落地,賦能產業發展。
強化科創金融供給
在創新型經濟發展的商業模式下,尤其是科創企業早期的生存融資體系中,只有創業投資的風險投資屬性與科創型創業企業最相吻合,是當前金融服務體系中最適合于創新創業企業的融資方式。
在濟南基金業協會舉辦的“齊魯企舞”路演活動中,山東芯慧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賈一平參加了路演。賈一平在發言中談到,“芯慧微”是山東產研院孵化的集成電路產業項目,是國內較早從事FPGA芯片設計生產的企業,聚焦于可編程邏輯芯片和IP設計,具備復雜工藝SoC異構設計能力。

臺下評審是濟南基金業協會邀請的中泰資本等數十家資本方,是拿著真金白銀等待好項目融資的專業頭部機構。
“當時面對資本,就是希望能夠把自己項目的優勢最大可能展現出來。沒想到我們的項目獲得了中泰資本的青睞,機構第二天就派人對接,一個月后就簽訂1000萬元的投資協議。”賈一平對經濟導報記者談起當時獲得投資時的場景,仍感覺像做夢,“下一步,公司擬在科創板上市,通過這一輪的推動,加速了新一輪的融資規模和速度,幫助企業實現了質的飛躍。”
“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是創新資本的必然要素,是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先決條件。我們以累計服務科創企業近300家,幫助科創企業實現融資超30億元。”經過近20年的蓄力,以濟南為核心的私募基金行業已經從一個“小眾行業”發展為資產管理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東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談到,目前行業協會已經開始從量的增長向質的發展邁進。
高東表示,強化科創金融供給,要為科創企業從小到大過程中,提供成長進階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并采取協作協同的模式,這也是當時搭建“齊魯企舞”的意義所在。在協會成立后,目前國內頭部市場核心機構、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科技企業等紛紛涌入濟南,在交易、投顧、風控等業務場景中探索應用新興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使金融科技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強勁引擎。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高東建議,要在助力宏觀經濟大盤穩定上下更大功夫,科學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資常態化,豐富科技創新公司債、中小企業增信集合債等債券融資工具和品種,研究拓寬基礎設施REITs試點范圍,適時出臺更多支持實體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實現供給與需求相結合。
完善政策加大服務力度
濟南普惠民營企業賦能服務中心主任曾迅曾參與過多個濟南產業園區的運營。“此前在濟南一家創新產業園,我們當時從孵化器做起,相當于科創金融模式的1.0模板,用金融作為產業放大器,服務企業創新創業。后來參與了濟南基金大廈的運營管理,相當于在金融垂直領域進行了初探的2.0模式,省市母基金、知名投資機構等相繼入駐,形成了業態純凈的基金集聚效應。然后到了如今3.0版本,我們引入了大數據概念,可以實時作出投融兩端的定向分析,服務也更精準。”
曾迅從業近十年,從基金投資角度看,他認為,科創金融要聚焦對稀缺性技術、模式創新型項目的扎根服務。“我們剛剛走訪了一家高新區科創企業,從傳感、仿真技術應用趨勢來說,如果企業兩年前能再次實現融資,在共同面臨疫情挑戰及機遇的環境下,企業憑借技術優勢,這兩年他們已經能夠在細分領域中跑出來了。”曾迅談到,科創金融服務一定要前置,基于科技創新項目在市場中所處位次、基于現代金融的風險偏好和投資偏好的前置,以大數據分析,實現為科創企業的定向服務。
面對當前科創金融的痛點、難點,從政策端發力是一種方式。濟南發布科創金融十條,體現了其在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新路徑上的務實和求變姿態。后期修訂,形成了《濟南市加快現代金融產業發展若干扶持政策》即“金九條”,但隨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落地,“金九條”已不能滿足現實需求。經過多輪修改完善,科創金融十條誕生。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結合當前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重點任務,科創金融十條提出了科技金融機構落戶補助、科創企業貸款補助、科技保險賠償補助等10項扶持政策。
“針對目前濟南科創金融的良好環境,我們接下來聚焦做兩件事,一是對已投濟南企業的基金做圖鑒,進行動態互動;二是將已獲基金投資590余家民營企業的146條子賽道,對全市企業進行排列組合,呈現濟南細分產業鏈中優質企業項目,做實‘3.0版本’。當然,期間與科創經紀人、商會協會、產業園區以及國資基金助力國企民企聯姻模式的協同聯動,也是助力科創金融服務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相信未來做好陪跑服務,是一個非常具有前景且必須的事情。”曾迅說。
積極探索完善科創金融生態,山東在擴大發力點,作為科創金融改革的高地,山東將緊跟各地主導產業的研發步伐,建立通暢的科創金融信息共享及項目推介資源渠道,形成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共進的區域發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