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財政政策措施》(下稱《措施》)。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措施》明確提出,圍繞充分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全面優化“一群兩心三圈”格局,鼓勵濟南、青島等市加大財政投入,提速布局數字基礎設施。支持濟南、臨沂國家綜合貨運樞紐強鏈補鏈城市群建設,省級財政結合中央財政補助,對每個示范城市給予最高18億元支持。
《措施》明確提出,要完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構建有利于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轉移支付體系。建立財政金融協同常態化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項目投資力度。充分發揮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帶動作用,積極運用財政資金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創新型企業和項目。落實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等稅收政策。落實青島港作為離境港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增強青島港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措施》要求深化省級科技資金整合,優化資金資源配置,以高質量建設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加快構建“1313”四級實驗室體系。對符合條件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給予經費補助。持高質量建設黃河三角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探索鹽堿地產業化綜合利用新模式。支持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統籌安排60%左右的省級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資金支持培育新動能,集中財力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研發攻關,引導產業鏈領航企業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符合條件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給予一定比例補助,單個企業年度最高補助500萬元。
《措施》將支持傳統支柱產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完善財政激勵政策,支持冶金、化工、機械、輕工、建材、紡織等重點行業企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推進新型工業化。同時支持開展省內能耗指標收儲交易,推進能耗指標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實施新產品保險補償財政政策,支持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梯次推進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創建工作,對新入選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給予補助。
對在山東省內轉化并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創新藥,省級財政給予最高3000萬元一次性補助。支持用海重點項目建設,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予以減繳不超過地方分成部分20%的海域使用金。
此外,優化完善集成電路、基礎軟件等財政獎補政策,實施5G基站和新型數據中心建設財政激勵政策,鼓勵濟南、青島等市加大財政投入,提速布局數字基礎設施。
對新確定的國家產品監督檢驗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經認定后,省級財政給予最高1000萬元貼息、獎補或股權投入。
對2022-2025年建成并網的“十四五”漂浮式海上光伏項目,以及2022-2024年建成并網的“十四五”海上風電項目,按照建成并網年度予以財政補貼。支持保險機構創新農業保險產品,將森林、海洋等碳匯保險納入優勢特色農業保險以獎代補范圍。聚焦綠色金融領域,打造山東版“碳減排支持工具”。同時探索建立縱橫結合的省內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形成“1+N”生態補償制度體系。
《措施》將全面落實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發展的財政政策措施,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圍繞充分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全面優化“一群兩心三圈”格局,強化財政政策支持。2023-2024年,實施工業強縣、現代農業強縣、生態文明強縣、科技創新強縣、對外開放強縣、現代流通強縣、文旅康養強縣等財政激勵政策,促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推進實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升行動,省級財政對經評估達到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地方標準三星級以上的市,擇優給予最高1200萬元獎補。
《措施》還完善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激勵支持機制,每年對新認定的10個左右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省級財政給予最高300萬元的資金獎勵。綜合運用貸款貼息、風險補償、融資增信等政策工具,強化對民營企業全鏈條的融資支持,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對符合條件的重大外資引進項目,省級財政按其到賬外資實際支出金額2%的比例、項目所在市財政按其到賬外資實際支出金額不低于1%的比例,最高給予1億元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