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9月5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地理空間數據要素服務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目前,山東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山東”已應用于省級300多個業務系統和全省4000多個業務場景,成為全國建設和應用成效最突出的省級節點之一,在省重點工程建設、沿黃區域高質量發展、服務政府決策等方面發揮了較好的支撐作用;未來,高質量的地理空間數據產品,還將為山東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提供多樣化、高品質的服務保障。
據介紹,2020年印發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為生產要素。而地理空間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是含有地理空間位置及時態的自然、經濟和社會等信息,為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提供時空數據底座。從生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等政府管理服務,到外賣訂餐、汽車導航等日常生活應用,都離不開地理空間數據的有力支撐。
山東作為國家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試點省份,建立了全國首個以北斗三號為主的省級基準站網,為高精準定位導航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已經實現2米衛星影像“實時獲取、月度覆蓋”,0.5米衛星影像季度覆蓋,0.2米航空影像3年全省覆蓋一遍;已建成首版全省高精度地形級實景三維和1.5萬平方千米城市級實景三維,正式發布了2023版實景三維山東。
目前,山東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山東”已應用于省級300多個業務系統和全省4000多個業務場景,支撐了山東省“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臺、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智慧審計平臺等省級重點業務系統。地理空間數據服務領域涵蓋自然資源、城鄉建設、交通、能源、水利、農業等多個行業部門。此外,山東還打造了濰坊省級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和濟南、青島、濟寧3個特色集聚區;引導近百家企業參與地理信息增值服務開發;建成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20余個;全省地理信息產業單位2600余家,從業人員22.6萬人,去年總產值達724億元,近5年年均增長5.1%。
到2025年,山東將構建起城鄉統籌、陸海一體、水上水下、全域全空間的實景三維山東,基于實景三維數據建設時空大數據平臺,更好地服務支撐防災減災、環境保護、城市治理等各類智慧專題和應用場景;深入挖掘地理空間數據資源“富礦”,向社會提供多尺度、多類型的公眾版測繪成果,大力發展位置服務、精準農業、平臺經濟、自動駕駛等新業態,以及現代物流、共享經濟、智慧出行等新產業,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支持企業基于“天地圖·山東”,開發購物消費、居家生活、家政服務等數字化應用場景,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讓群眾生活更加便捷,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