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下鄉,充電樁要先行。《山東省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擴總量、優結構、補短板”的總體思路,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據介紹,目前山東各類充電基礎設施共35.3萬臺,其中,公共、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分別為9.6萬臺和25.7萬臺。從市縣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城區和高速服務區,直流快充樁占比偏低;從農村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偏少,覆蓋面相對不足。
針對這種情況,《行動計劃》提出“擴總量、優結構、補短板”的總體思路,實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提升專項行動。
擴總量:聚焦公共區域和居住區兩方面,公共區域重點提速國省道沿線、大型停車場等典型場景布局建設,明確充電基礎設施車位的比例要求,便于操作落地;居住區按新建、既有居住區和老舊小區等分類加快建設,推動可裝盡裝、應建盡建。到2025年,全省公共、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分別達到18萬臺和90萬臺以上。
優結構:以城鄉道路交通網絡為依托,以商業中心、工業中心、休閑中心為重點,在企事業單位、商業圈、交通樞紐、公共停車場等場所建設或改造直流快充樁,到2025年,城區公共快充樁比例達到70%以上,打造形成“十分鐘快充圈”。
補短板:重點針對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優先在人口集聚度高、車流量大、電網路網配套好的城鄉結合部、鄉鎮駐地、鄉村旅游重點村、和美鄉村等區域開展試點,三年擇優篩選10個左右縣、100個左右鄉鎮給予激勵,到2025年,實現公共充電站“鄉鄉全覆蓋”。此外,針對目前農村電網容量偏低的問題,研究提出以升級擴容為重點,分級、分區域推進配電網改造提升,2023-2025年,新建公共充電站配套配電變壓器容量合計新增75萬千伏安,居民充電基礎設施用電容量合計新增80萬千伏安,可滿足農村居民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