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9月4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解讀《山東省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胡薄介紹,《行動計劃》共包括四部分。其中,在重點任務上,主要是聚焦新能源汽車下鄉的5個方面關鍵問題,實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突破、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擴容、農村路網建設提檔升級、市場服務和安全監管體系建設5個專項行動,細化提出18條重點舉措;在政策措施上,研究制定財稅補貼、分時電價、用地保障等12條政策,各牽頭單位同步出臺政策實施細則,后續根據國家政策安排和實施情況動態調整。
經濟導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山東全省各類充電基礎設施共35.3萬臺,其中,公共、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分別為9.6萬臺和25.7萬臺。從市縣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城區和高速服務區,直流快充樁占比偏低;從農村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偏少,覆蓋面相對不足。基于此,圍繞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行動計劃》研究提出“擴總量、優結構、補短板”的總體思路。
其中,擴總量上,聚焦公共區域和居住區兩方面,公共區域重點提速國省道沿線、大型停車場等典型場景布局建設,明確充電基礎設施車位的比例要求,便于操作落地;居住區按新建、既有居住區和老舊小區等分類加快建設,推動可裝盡裝、應建盡建。到2025年,全省公共、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分別達到18萬臺和90萬臺以上。優結構上,以城鄉道路交通網絡為依托,以商業中心、工業中心、休閑中心為重點,在企事業單位、商業圈、交通樞紐、公共停車場等場所建設或改造直流快充樁,到2025年,城區公共快充樁比例達到70%以上,打造形成“十分鐘快充圈”。補短板上,重點針對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優先在人口集聚度高、車流量大、電網路網配套好的城鄉接合部、鄉鎮駐地、鄉村旅游重點村、和美鄉村等區域開展試點,三年擇優篩選10個左右縣、100個左右鄉鎮給予激勵,到2025年,實現公共充電站“鄉鄉全覆蓋”。
2022年我省新能源汽車產量33萬輛、占全國4.7%;其中,適宜農村市場的載貨汽車產量4萬輛;充電基礎設施產量19.4萬臺。上半年,我省新能源汽車產量23萬輛、同比增長76%,產量占全國6.1%,綜合競爭力仍有待提升;載貨汽車產量占全國15.5%,微面、微卡、皮卡、輕卡等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基于此,《行動計劃》提出以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為契機,培植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聚焦增強供給能力,集中打造濟南、青島兩大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提速建設煙臺、日照、德州新能源乘用車產業集群和淄博、聊城新能源商用車產業集群,塑優“兩基地、五集群”發展格局,力爭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00萬輛左右。聚焦做強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適宜農村地區的載貨車型,力爭新能源載貨汽車全國市場占有率三年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20%以上。聚焦提升配套水平,加快推動濟南比亞迪、濟寧寧德時代等一批支撐項目建設投產,到2025年形成200億瓦時動力電池、100萬臺驅動電機配套生產能力。同時,培育招引一批充電基礎設施生產運營頭部企業和高技術合作項目,提升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競爭力。
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22.7萬輛,其中,農村戶籍人口保有量46.2萬輛、占比37.8%。《行動計劃》聚焦開拓農村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加大促銷力度,制定全省新能源汽車促消費工作方案,圍繞促銷展銷、下鄉車型推薦等細化一批務實舉措,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大幅增長,到2025年農村戶籍人口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加快應用推廣,針對縣鄉黨政機關、重點公共領域,明確提出新增或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要求,引領帶動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暢通二手車交易,大力培育新能源二手車市場和限額以上經銷企業,促進新能源二手車購買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