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8月30日上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舉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生態保護專場發布會。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起步區分局局長韓道汶介紹,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起步區加快夯實生態底色,大力推進綠色智慧宜居城區建設,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堅持生態優先,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當前,起步區持續推進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落實,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四減四增”、污染防治攻堅、生態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系列制度,推進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建設溫室氣體監測和鳥類等生物多樣性自動觀測站,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日益形成。起步區扎實推進大寺河生態治理一期工程和副中心17條河道水系治理一期工程,系統實施大寺河、齊濟河、牧馬河生態修復治理,累計開工園林綠化類項目50余個,新增綠地面積133.5萬平方米,黃河生態風貌帶示范段形成初步景觀效果。
在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上,起步區同步積極探索綠色城市發展路徑,系統開展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能源、綠色市政等領域應用試點,加快布局“零碳未來生活社區”等超低能耗技術平臺,零碳智慧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榮獲“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
聚焦重點領域,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其中,起步區全力推進無廢城市示范區試點,積極創建一批無廢園區、無廢社區、無廢學校等細胞工程,建設一批無廢農業、無廢工業、無廢建筑、無廢生活等工程示范。加強危廢全流程監管,守牢環境安全底線。
加快綠色發展,大力推進產業低碳化清潔化。起步區圍繞“3+1”主導產業,大力推進產業低碳化清潔化發展,入選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改委確定的第一批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當前正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氫能、太陽能和儲能等主導產業鏈。為更好保障綠色發展,起步區完成建材產業集群整體清潔生產審核創新省級試點驗收,持續推進新型建材行業整體清潔生產審核國家級試點。推進濟南國際標準地招商產業園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工作,增強園區經濟的綜合競爭力。同時,建立223整體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模式,探索建立清潔生產審核與環評聯審機制,讓環保和高質量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優美的水環境是建設綠色宜居宜業城市的基本要素,是引進和發展高端產業的重要支撐。濟南先行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起步區平臺公司,承擔著大量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為做好起步區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任務,2022年底設立子公司濟南先投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專門致力于起步區生態保護建設和環境治理工作。
發布會上,濟南先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峰介紹,濟南起步區把生態保護作為起步區建設的先決條件、重中之重,圍繞各類建設項目,起步區在水環境保護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濟南先投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正在根據起步區任務安排,推進孫耿再生水制備廠、崔寨片區水系連通、大橋片區水系連通等項目建設工作。
“十四五”期間,起步區將著力推進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改善、水生態治理“三水統籌”,不僅要實現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更要做好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形成良好的水生態系統。
完善區域基礎設施配套。圍繞產業項目落地,起步區結合片區發展,細致謀劃配套污水處理設施,在規劃區范圍內策劃十大污水分區,現階段正在推進直管區范圍內污水處理項目實施。目前崔寨污水處理廠已具備污水處理能力,其它污水處理廠正在積極推動中。配套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和處理能力,保護區域整體水環境不受破壞。
研究啟動再生水利用。起步區深度貫徹節約集約用水理念,將污水集中處理與再生水利用相結合,高標準建設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質可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準四類水標準,可以用于河道補源、道路沖洗、景觀綠化,既可以為上游河道補充水源,又可以實現再生水的循環利用。
推動水生態保護修復。繼續推進水生態綜合整治和修復,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實施齊濟河、牧馬河、青寧溝等河道生態綜合治理,大橋、崔寨片區水系連通等項目,逐步恢復水生態系統功能,不斷提升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下一步,濟南先投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將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做好起步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努力將起步區打造成藍綠交織、水城共榮、三水融合的水生態新城,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的發展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