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8月11日,2023首屆專精特新產業(安丘)高質量發展論壇暨企業產融對接會在山東安丘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工業聯合協會指導,中共安丘市委、安丘市人民政府、上海報業集團|財聯社主辦,鯨平臺、先進制造商學院、經濟導報社協辦。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山東作為“專精特新”的有力踐行者,著眼于推動產業、科技、金融協同發展,已逐步形成由科技領軍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重點擬上市企業“白名單”組成的有層次、有梯度的科技企業群。本次論壇上,國內多家頂級PE、VC投資公司以及山東本地知名國資投資公司與安丘企業交流合作意向,并為“專精特新”企業上市的機遇和挑戰指明路徑。

“專精特新”企業是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企業,是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和供應鏈穩定性的基礎力量。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余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9.8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21.5萬家,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全面注冊制實施背景下,“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前景如何呢?高君泰資本首席運營官、首席投資官史煜表示,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實施,無疑讓擬上市企業更加多元化,鼓勵更多中小型、創新型、研發型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獲得資金支持。這是一個歷史性機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應抓住機遇,盡快對接資本市場。
當下“專精特新”企業上市熱潮正盛,這給一級市場和券商投行業務帶來了哪些機會和挑戰?中泰證券投行委副主任、山東投行總部總經理閻鵬表示,對于投行來說,“專精特新”是開拓市場、尋找客戶的一個指揮棒。全面注冊制并沒有放松對上市審核的監管標準,這對于實實在在、真心誠意做大做強主業的企業來說是個好事,會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出現。
統計數據顯示,前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已有640家上市。而從A股上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來看,它們表現出高成長、高利潤、高估值、高研發強度,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特點。特別是部分“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后,往往會面臨流通性低、市值低估和再融資難的問題。
作為已上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泰嘉股份(002843.SZ)副總經理、董秘謝映波感受頗深。他坦言,酒香也怕巷子深!還是得做好公司宣傳,向外推介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專精特新’企業,宣發力度要夠才行。ESG概念也是投資機構關注的重要方向。”弘信資本合伙人鄭俊彥也有同感。他直言,“今天的‘專精特新’企業、新三板掛牌企業,要讓大家關注你的股票、讓投資者投資你,宣發力度要夠才行,企業公關工作應做到位,這就需要與券商、研究所合作,適當發出相關材料。另外,還有一個部門很重要,在未來的企業里,到底有沒有ESG部門,有沒有朝碳中和的方向走,也會是我們投資機構關注的對象。”
對于“專精特新”企業流動性較低的問題,閻鵬建言,對于上市公司實控人來說,不要過分在意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通過上市實現企業發展做大做強,這是其中應有之意。同時,也不要不在意流動性,尤其山東部分企業,上市之后對于股價不管不問放任自流。流動性不好會影響到企業再融資,所以說,好的公司就要通過良性的市值管理來讓自己的優質股票被研究員關注、被市場發現,這是要主動做的投資者關系處理。
在融易IPO創始人、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科創金融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謝暉看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專精特新”企業也需要一定的市場推廣。不要過分在乎是否有流動性,企業來上市是實現融資再發展的。上市后,當企業已經具備了資本領先的能力,應該在上下游做好并購、支持。
對于北交所,業界專家表達出充分的信心。閻鵬表示,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北交所目前暫時的流動性不足的情況。后續會不斷有利好在北交所政策層面出現,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