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見習記者 高冉
身處預制菜風口的惠發食品(603536.SH),本月以來的股價表現頗為亮眼,截至8月10日月漲幅已經達到30%。
不過,有投資者發現,惠發食品雖然自2021年就強調布局預制菜領域,但隨后的業績依然處于持續虧損狀態。公司產能利用率、主營業務毛利率等指標,也未隨預制菜市場景氣度的提升而好轉。
更令投資者擔心的是,在轉型過程中,公司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已經逼近70%。其中,公司的短期借款更是增長明顯。
惠發食品是否能真正分享到預制菜發展的紅利?又要如何應對償債壓力?對于投資者關心的問題,經濟導報記者致電公司并發出采訪函。公司8月11日回復稱,預制菜行業近兩年競爭進一步加劇,行業整體毛利率處于較低水平。未來,公司將通過加強組織管理、績效管理、項目管理及有效的降本增效等措施,努力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
中報再度預虧
惠發食品是一家生產銷售速凍丸類、腸類、串類等速凍調理肉制品的企業,注冊地位于諸城。公司自2017年登陸資本市場后,主營業務并未發生多少變化,但業績表現并不穩定。在受訪投資者看來,這或反映出公司本身運營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以及行業競爭壓力之大。
比如,2017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6038萬元,同比增長43%,但隨后的2018年、2019年公司盈利能力持續下滑,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了25%、87%。
2020年,公司業績出現好轉,實現歸母凈利潤2308萬元。然而,好光景僅過了一年,2021年公司突然大幅虧損,虧損金額達1.38億元,這幾乎把公司上市以來所賺的錢全部虧光。也就是在2021年年報中,公司提出了加大研發預制原料、預制半成品、預制成品等預制菜產品。
其后至今,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日前發布的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預計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在-4000萬到-3000萬元。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業務發展、渠道建設等因素導致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發生較多;雞肉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生產成本增加,產品毛利降低。
“雖然政策面對于預制菜市場發展利好,券商等機構也認為預制菜市場需求向好,但從轉型兩年多的惠發食品業績表現上,難以感受到市場的‘春風’。”濟南一位投資者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比如,惠發食品2020年的產能利用率為61.82%,到了2021年這一數據降至55.68%,2022年再度降至50.55%。同期,公司主營業務的毛利率也出現了明顯下滑。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其速凍食品加工業務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20.31%,降至2022年的14.01%。
“受外部環境、行業競爭激烈和公司生產線升級改造的影響,目前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暫時未得到充分利用。”惠發食品在回復經濟導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公司正積極應對國內市場變化和消費方式改變對供應鏈業務的影響,持續加大對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單位的食材供應鏈服務的市場開拓力度,產能利用率將不斷得到提升。
資產負債率接近70%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從公司在近年財報中以及此次對本報問題的回復中,“行業競爭加劇”被頻頻提及,顯示出了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
如在2022年年報中,公司就表示“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擠壓了公司市場空間”。而在8月11日的回復中,公司也坦言“預制菜行業近兩年競爭進一步加劇,行業整體毛利率處于較低水平”。
公司還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2021年其主營業務收入下降,主要受市場環境變化、消費方式改變等因素影響,導致公司供應鏈業務、終端直銷業務的收入和效益出現下滑;疊加部分主要原料價格上漲、股權激勵費用攤銷、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的增加導致業績虧損。
這也引起部分投資者的擔憂。有受訪人士表示,公司近年來負債率持續走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經達到69.74%。與之同樣攀升的還有公司的短期借款,已經從2021年末的4.75億元,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6.86億元。這不由讓人擔心,公司在轉型之中,如何應對償債壓力。
而對此,公司方面表示,短期借款增長主要是公司承兌匯票貼現業務增加所致。未來公司會通過加強組織管理、績效管理、項目管理及有效的降本增效等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就比如今年上半年,公司雖然仍是預虧,但同比減虧了約27.07%-45.30%。
另外,公司還表示,其仍在積極布局預制菜業務,建立專業團隊、打造品牌、拓展渠道、建設平臺,參與行業標準制定與建設,通過與烹飪大師、食品研究院校的合作,利用公司的研發優勢,開發預制菜產品,不斷完善預制菜產品線。
不過,多位受訪投資者表示,惠發食品能否克服目前經營壓力,借預制菜的東風實現突破,仍需要進一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