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隨著暑期開始,以學生群體為消費主力軍的“暑期經濟”成為關注的熱點,尤其是非學科類教育培訓、研學項目等走俏,豐富了暑期生活。
今年暑期培訓有哪些新動向?家長如何選培訓機構?連日來,經濟導報記者對行業進行了采訪調查。
市場需求熱度不減
“孩子每天都有不同的培訓課程安排,美術、書法和舞蹈培訓是延續了平時的課程,因為暑假考級,我們還專門給孩子加課報了集訓,希望讓孩子利用暑假發展愛好。”8月7日,在濟南市歷下區和平路的濟南希望之星培訓學校門口,前來送孩子上課的家長孫饒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孩子從6歲起就利用周末時間發展業余愛好,通過三年學習,他感受到孩子在學業之外的進步。

如今,藝術、體育類等非學科類培訓依舊熱度不減。經濟導報記者在實地走訪濟南奧體中心、濟南全民健身中心等場館時看到,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各類體育培訓火爆。“放假前就考察了多個體育培訓機構,最終選擇了位于濟南奧體中心的博翔體育,希望讓孩子專業學習羽毛球,以此鍛煉體魄。”在場館外等待孩子下課的家長王琦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對于家長而言,讓孩子去培訓機構上課仍是主流,如果未來孩子確實要發展某一專長,他將給孩子選擇一對一授課或者小課的形式。
濟南小球童足球培訓機構負責人孔超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應對暑假培訓,該俱樂部在上半年就開始擴充教練隊伍,每周都要進行教練培訓。“我們目前4個校區共有300多名學員,教練最多時候有近30人。暑假前招滿班后,8月又臨時加了兩個班,家長們每天都有咨詢的。”孔超表示,在足球培訓外,他們還可以提供托管服務,在訓練外可以帶著孩子們做作業,并提供餐食服務,解決雙職工家庭的痛點,這也讓他們的足球班“一位難求”。
“旅游+教育”受追捧
在非學科類培訓班百花齊放的同時,“旅游+教育”一系列產品應運而生。不需要父母全程陪同,以孩子為主的研學游、夏令營,受到家長追捧。

“跟著課本去旅游”等特色旅游產品成為最受歡迎的旅游產品之一,研學機構通過前期策劃,讓參與學生跟著課本中的事件、景色選擇出行地點,實地感受課本中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典故。在臨沂市費縣朱田鎮苑上村,前來研學的同學們一起打卡了位于當地的“苑上五泉”和漢墓群原址。在鄒城市孟子故里,老師和學生既能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學精深,又能體驗開筆禮等古代禮儀,收獲滿滿。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對于“研學旅行”的調查發現,家長們對研學游的熱情超乎想象,約75%的受訪者都有興趣深入了解,過半曾參加過研學旅行。
“孩子明年中考,他希望未來去留學,為此特地給他報了去英國的游學,用15天時間感受海外校園文化和風土人情。”濟南市民王慧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此次游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增長國際化的體驗和見識,作出自己的選擇。“當時咨詢了多個機構,費用從5萬多到8萬多不等,最終我們選擇了‘微留學’項目形式的游學。”
經濟導報記者走訪多家留學、游學培訓機構后發現,目前市面上海外游學項目的產品形式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海外夏令營,通常持續三到四周,甚至更長,全程生活在營地中,進行各種體育運動、水上活動、探險和藝術體驗等集體生活;二是以中小學生為主,以英語水平提升為目的,可以出國體驗插班生活和當地的人文風景;第三類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就是去世界名校訪學,可以幫助學生完成作業與課程匯報,結束前可獲得官方結業證及學術證明信,有助于背景提升,為留學鋪墊。
“游學兼具‘旅游+教育’兩項屬性,既非單純的傳統旅游產品,也不是純粹的教育內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海外游研學項目火爆、價格普遍上調,家長更熱衷于為孩子選擇海外游研學項目。”濟南一家專業游研學機構負責人田夢給經濟導報記者算了筆賬,她以歐洲游學為例介紹說,巴黎、羅馬藝術游學團漲價主要原因是住宿和交通的提價,以前酒店住宿一晚400多元,現在最低要600多元,歐洲能源吃緊,油價上漲,交通費用和人工費也都上漲,導致成本增加,從而傳導到價格端。
教培行業生態重建
在放暑假前,濟南高新區官方發布了196家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結合培訓機構辦學行為的合規性、納入資金監管、開通支付、年檢等情況,將通過審核的培訓機構列入名單發布給社會。

“家長其實對培訓機構的鑒別力沒有那么專業,我們也遭遇過課時沒有上完但是培訓機構‘跑路’的情況,確實出現了退費難、維權難等問題。后期再給孩子選擇的時候,我們會‘吃一塹長一智’,要求機構出示相關資質,看一下是否是‘白名單’的機構,另外我們也會要求以月或者季度繳納課時費,保證個人利益。”孫饒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從目前整個形勢來看,教培機構也在逐步改善,相信通過政府、社會以及多方力量,將促進教培行業的正向轉變。
“校外培訓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目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公辦學校還無法充分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而校外培訓教育可以為青少年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具特色化、多樣化的有益補充。”近日,在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培訓教育行業規范有序發展研討會”上,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名譽會長李連寧談到,對校外培訓行業治理整頓是完全必要的,但治理亂象不是要全盤否定校外培訓教育,也不能喪失對辦好校外培訓的信心,要通過規范治理校外培訓,引導校外培訓教育在正確的軌道上健康發展,發揮培訓教育對促進人才培養、建設教育強國的作用。
談到教培行業未來的道路,萬盛達(濟南)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總監林佳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對教育行業的生態重構依舊在路上,“孩子的成才不能只有一條路,教培行業尤其是非學科類培訓給每一個孩子打開了不同的窗。相信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營造出良好的空間和環境,讓教育回歸本真,讓家長消除焦慮,讓教育培訓更安全、更理性、更高效,這才是生態重建的意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