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行德州禹城支行客戶經理到農戶經營場所實地調查。 |
 |
建行員工上門為農戶辦理涉農業務。 |
近年來,建行德州分行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圍繞“新金融+鄉村振興”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和大數據應用優勢,將金融活水引入鄉村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行德州分行始終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自覺推動德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縱深布局“裕農通”服務點,打造各類民生場景;充分發揮數字化經營優勢,提升線上運營能力;率先上量發展農戶貸款,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推動德州地區鄉村振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認可。 “村”享服務 破除基礎金融服務障礙 “老伴兒走得早,兒女也不在身邊,我自己腿腳也不方便,去縣城太困難了。”前幾日家住夏津縣趙官屯村的張桂芝還在為辦理個人參保證明查詢業務犯愁。當張桂芝看到村里的建行“裕農通”服務點可以辦理該項業務后,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聯系了服務點,不到十分鐘就完成了業務的辦理,貼心的服務讓張桂芝的心里暖暖的。 為解決村民金融服務的缺位問題,該行依托超市、村委會、益農信息社、衛生所等搭建了4000多個“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村民不出村口,就能辦理小額取款、轉賬、理財、繳話費、電費、水費以及繳納社保、醫保等金融服務。依托服務點,建行還開設了“裕農學堂”,將服務點建設成傳遞黨的聲音、解讀國家政策、普及金融知識和防范金融風險的宣傳陣地、咨詢中心,提升農民的金融意識。建行德州分行與市人社局合作,將66個裕農通服務點打造為“十五分鐘人社服務圈”,解決了人社服務人員短缺、服務網點不足的問題,滿足群眾對人社服務的線下需求。 目前,建設銀行“裕農通”有效服務點已有4000多個,鄉村百姓不出村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務,真正推動了金融服務延伸鄉村的“最后一公里”,使村民生活有了新便利。 引“貸”入戶 助力農戶致富 資金是農戶致富的血液,沒有資金做支柱,發展如同紙上談兵。為解決農戶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建行量身打造了專注于農村金融信貸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家住禹城市西大橋村的劉根明是村里有名的收糧大戶,隨著購銷規模的擴大,投資成本也在不斷增加,資金瓶頸成為他的難題。“每年小麥收割的時候,是收糧的旺季,也是需要資金最多的時候,錢總有不湊手的時候。”劉根明表示。相較于往年的焦慮,今年劉根明一身輕松,“建設銀行的裕農快貸解了我資金上的后顧之憂,30萬元的貸款,當天就到賬了。” 建行德州分行通過銀政、銀企、銀保合作,取得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協助,建設銀行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建行獨家聯合農業農村部,直連農業保險信息平臺,為參加保險的廣大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國有農場及職工等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用貸款。同時,“設施農業貸”“高標準農田貸”等系列創新助農貸款產品的推出,更是為不同農戶、涉農企業量體裁衣,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支持。截至今年6月底,建行德州分行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突破140億元。 “數”字先行 挖潛數字資源價值 “無科技,不金融。”建設銀行充分發揮數字化經營優勢,引入多維涉農大數據,讓數據變為資產,讓信息變為信用,推進數字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建成的全省首家市級范圍的“德州市農村信用體系平臺”項目已實現農村信用體系、齊魯慧眼通和建設銀行“裕農通”App三大平臺的互通互聯,打通了通過信用等級以及衛星遙感對銀行授信額度的增信、減額以及風險攔截的渠道,自農村信用體系上線以來,涉農產品授信新增近4000戶,授信金額超6億元。 金融“及時雨”,農戶“新農具”。建行德州分行將不斷運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優勢,將金融活水引入村舍田間,集多方資源賦能鄉村事業,讓農戶輕裝前行,秉持“裕農為民”的拳拳之心,助鄉村煥發生機,根植鄉村,久久為功,讓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幸福。 (杜猛 胡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