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8月9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山東省近日印發實施了《山東省“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16市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
作為全省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綜合性文件,《行動計劃》圍繞加快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噪聲污染問題,結合現有工作基礎,明確了工作目標,強化了部門協同和重點管控措施,完善了社會共治理念,可以說是省級的“聲十條”。
主要內容是通過源頭防控、分類治理、部門協作、社會共治,提高聲環境管理水平、提升噪聲監管能力、凝聚噪聲污染防治合力,提升各部門噪聲污染治理能力,推動落實噪聲排放單位和相關管理者的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努力營造全民共管共治共享良好聲環境氛圍。
聲環境功能區是實行聲環境管理和聲環境質量評價的基礎。去年以來,全省全面推進區劃工作由地級城市向縣級城市延伸,2022年3個地級城市、51個縣級城市完成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調整。目前,除個別新設定功能區外,全省171個縣(市、區、高新區)均已完成劃分,劃分方案全部向社會公開。
為了讓群眾像了解環境空氣質量數據一樣,看到聲環境質量的數據,全省將開展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工作,具體目標是,16市在2025年1月1日前聲環境功能區全部實現自動監測并公開監測數據。
為確保這個目標的順利實現,首先就是要保證聲環境功能區監測站(點)布設的科學性、代表性,目前全省正在開展聲環境功能區監測站(點)核定工作。聲環境功能區監測站(點)核定工作和聲環境功能區自動監測設施安裝聯網工作將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個階段,2023年6月底前,完成濟南、青島兩市聲環境功能區監測站(點)的核定工作。
第二個階段,2023年年底前,完成14地級市聲環境功能區監測站(點)的核定工作,并編制全省16市聲環境功能區監測站(點)清單,統一納入國家聲環境管理系統。目前,已完成淄博、濰坊等6市的省級現場核定工作,其余8市將于9月底前完成省級復核。此外,濟南、青島市要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聲環境功能區自動監測設施安裝聯網工作,兩市正在按照工作進度有序推進自動監測設施安裝聯網工作,目前青島市已完成6臺(套)。
第三個階段,2024年6月底前,14地級市完成聲環境功能區自動監測系統安裝聯網工作。目前,德州市已完成10臺(套)、煙臺市已完成19臺(套),濱州市已將此項工作列入市級民生工程加快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