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8月7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山東著力構建“大體育”發展格局,體育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其中,體育健身場地設施日益豐富,社會足球場和學校足球場總量達到8189個,大型體育公園129個。此外,體育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最新數據顯示,山東體育經營主體突破4.3萬家,居全國第2位;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3712.69億元,增加值為1395.78億元;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升至1.68%,居全國第三位。

山東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喬云萍介紹,山東積極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體育”發展格局,為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山東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規劃了兩個發展階段、五項綜合指標、十大突破行動的發展藍圖。省人大進一步加強體育法治保障,確定將修訂《山東省體育工作條例》,新制定《山東省青少年和學校體育促進條例》。省體育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科學編制“十四五”體育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3項子規劃。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健全了省、市、縣三級全民健身聯席會議機制,多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的體育工作領導小組。
競技體育是爭光爭先走在前列的重要表現,為提高在重大國際賽事中為國爭光能力,大力實施“以亞運促奧運帶全運”戰略,以奧運爭光引領競技項目發展,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和科學的大運動量”訓練原則,狠抓刻苦訓練、科學訓練。山東運動員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勇奪7枚金牌,金牌總數首次位列全國第一位,在奧運歷史上連續6屆榮獲冠軍;在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上勇奪58枚金牌、160枚獎牌,金牌數、獎牌數均居全國第一位,在全運歷史是勇奪“四連冠”;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山東有5名運動員入選中國代表團,勇奪1枚銀牌,實現了首次有人參賽、首奪冬奧獎牌的歷史性突破。
喬云萍介紹,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補短板工程,著力解決群眾“健身去哪兒”問題,山東體育健身場地設施日益豐富。山東省以體彩公益金為引導,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16市全部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95%以上的縣和鄉鎮建成了“三個一”工程和“兩個一”工程;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全部建成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為歷城足球“村超”、淄博西老村“村乒”等農村社區聯賽搭建了舞臺。體育、發改部門聯合實施了足球場地和體育公園建設專項行動,社會足球場和學校足球場總量達到8189個,大型體育公園129個,推動建設冰雪場館設施99個。以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為抓手,支持各地加強場地設施建設,日照市、城陽區、博興縣成功創建全國首批模范市、模范縣,其中日照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4.79平方米,城陽區建成“8分鐘體育健身圈”和“15分鐘足球健身圈”。臨沂市創新出臺新建居住區配建體育場地設施工作機制,其經驗在全國推廣。截至去年底,我省共有體育場地24.57萬個,全國排名第5位;場地面積2.95億平方米,全國排名第3位;人均面積2.9平方米(含水域),全國排名第4位。
值得關注的是,山東體育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關于“把體育產業發展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要求,堅持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鞏固我省體育制造業優勢,著力突破體育本體產業,推動體育產業實現快速、高質量發展。山東進一步加強產業平臺建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搭建省體育產業服務大廳,組建省體育產業聯合會,創辦山東體育用品博覽會,組織實施100家星級健身俱樂部、100個品牌賽事的“雙百計劃”,打造德州、青島、威海等體育制造業聚集區,創建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25個。最新數據顯示,全省體育經營主體突破4.3萬家,居全國第2位;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3712.69億元,增加值為1395.78億元;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升至1.68%,居全國第三位。2015年至2021年間,我省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14.90%,為全省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體育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