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戴岳
8月3日,恒大旗下唯一盈利的公司恒大物業(HK06666)復牌了。不過,結果不出人意料,恒大系第二家復牌公司恒大物業開盤迎來大跌。
盡管在8月2日晚的公告中,恒大物業認為公司業務仍可持續發展,并預期“未來收入及凈利潤均可維持與物業行業頭部企業相當的增長水平,財務風險低”。
但截至3日收盤,恒大物業依舊跌46.52%,報1.23港元,市值132.97億港元。恒大物業在停牌前的股價為每股2.3港元,總市值為249億港元。按8月3日收盤報價計算,恒大物業復牌市值蒸發約116億港元。

恒大物業公告披露,2022年度總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18.1億元,毛利潤約人民幣27.2億元,凈利潤約人民幣14.8億元,公司總資產約為人民幣71.5億元。
恒大物業稱其在可持續經營能力上,仍有成規模的新增業務。不過,根據中指物業研究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恒大物業新增合約面積僅有1457萬平方米,排名第21位,遠低于雅生活、萬物云、碧桂園服務等。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恒大物業完成了復牌指引,但對于直接導致其停牌的134億元質押擔保事件,調查結果很清晰,但相關款項卻仍未能到位。
據公告披露,恒大物業的六家附屬公司通過八家銀行,為多家第三方融資提供存款質押,相關的資金透過部分被擔保方及多家通道公司劃轉至恒大集團,該質押擔保期限屆滿,因觸發質權實現條件,相關的銀行劃扣/劃轉了合計約人民幣134億元的存單存款。所得款匯入恒大物業后,由于恒大物業當時并未設立所得款專戶,所得款與該公司自有資金形成了混同,共同用于恒大物業日常運營,導致未能及時發現相關資金被用于質押擔保安排。
為此,恒大物業通過開展內部監控檢討、人員培訓及調整等開展補救措施。中國恒大亦承諾將“以資抵債”,償還方案主要通過集團轉讓資產予恒大物業抵銷相關款項。
不過,在復牌前夕的公告中,恒大物業公告稱,“本公司正在積極、努力采取各種措施追討損失,包括與恒大集團商討償還該質押所涉及款項的方案、論證訴訟等其他法律措施。”
目前,恒大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僅剩中國恒大尚未復牌。7月31日,中國恒大發布清盤呈請聆訊延期公告稱,鑒于公司境外重組的最新進展,呈請人同意推遲該呈請的聆訊。香港高等法院已批準同意傳票,該呈請的聆訊押后至2023年10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