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戴岳
“最近我手里一只基金漲了,現在微利,等它賺8000元,我就賣掉。”投資者馬杰說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這只基金我已經拿了3年了,能不賠錢賣出,我就心滿意足了。”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隨著基金賺錢難度加大,投資者參與基金投資的意愿大幅降低。隨之而來的是,公募基金清盤迎來“小高潮”。
截至7月30日,今年以來已有159只基金清盤,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6%。海富通基金、申萬菱信基金、博時基金、中銀基金等基金公司年內清盤基金數量均超過5只。基金公司開始從避諱清盤轉向主動清盤。
清盤基金數量同比上漲
7月27日,申萬菱信基金發布《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關于申萬菱信安鑫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終止及基金財產清算的公告》。公告稱,申萬菱信安鑫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截至7月26日日終,已經出現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終止條款,該基金于7月27日進入清算程序,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經濟導報記者看到,申萬菱信安鑫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成立于2015年4月,是運作超過8年的老產品,規模最高時曾接近30億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規模僅剩0.18億元。
無獨有偶。同一天,景順長城泰申回報基金也因基金資產凈值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而觸發《基金合同》約定的終止情形,從而進入清算程序。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來已有159只基金清盤,而去年同期為109只,同比增幅達46%。159只清盤基金有7家機構的清盤基金數量超過5只,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海富通基金,清盤基金數量為9只。
一位業內私募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產品業績表現不理想、基金產品同質化都是老基金清盤的原因。在費率下調的行業背景下,基金的經營難度加大,更需要在產品競爭上做文章。
保護投資者利益
7月28日,東吳基金發布《關于東吳中債1-3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終止及基金財產清算的公告》,自2023年7月28日起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公告稱,截至2023年7月27日日終,本基金基金資產凈值已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根據《基金合同》的上述約定,基金管理人應當終止基金合同并依法履行基金財產清算程序,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清盤的159只基金中,有61只是因“觸發合同終止條款”而清盤,余下98只均是“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7月共有23只基金清盤,“觸發合同終止條款”的高達19只,僅有4只是“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
業內人士表示,主動清盤往往是由于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同時提升公司資源的傾向性,將更多投研、營銷、宣傳精力集中在更優質的產品上,基金公司會采取主動清盤。
此外,隨著主流寬基ETF同質化競爭加劇,行業主題ETF賽道加速布局和內卷,今年清盤的基金類型主要以偏權益類的基金為主。據統計,截至7月28日,今年清盤的股票ETF或ETF聯接產品達31只(清盤的ETF聯接基金有14只),而去年同期僅11只。這些ETF清盤的主要原因是規模持續低于5000萬元,觸發了基金清盤條件。
興業研究宏觀團隊認為,基金清盤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幫助投資者規避費率高昂的小規模基金以及運營不善的基金公司。其次,清盤機制常態化有助于基金公司將資源集中到優質產品的運營中,推進基金公司高質量發展。但是對個人投資者而言,持有的基金被清盤無疑影響了投資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