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山東已認定4批100家省級特色產業集群,集聚企業12.18萬家,年營收達2.99萬億元,帶動社會就業377萬人,16市均分布有一批代表性較強的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典型經驗。”山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安文建在日前舉行的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工作會議上表示。
當日,為35家2023年度山東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授牌。
特色優勢產業集聚
產值年均增長14.8%

特色產業集群,指的是依托縣(區、市)或產業園區集中管理,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以特色產業為支柱,集聚具有產業關聯的中小企業以及相關服務、管理和科研等支撐機構,在特定空間范圍內共享包括專業人才、市場、技術和信息等諸多產業要素,使產業和企業通過健全供應鏈產生促進效應,形成區域優勢和持續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區。
據安文建介紹,山東高度重視特色產業集群建設,2020年起全面啟動相關工作。近三年,省級特色產業集群主導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4.8%,去年達2.58萬億元,占總產值的86%,主導產業支柱作用日益顯著,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 截至2022年底,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已創建國家級平臺268家、省級平臺1572家、其他平臺2034家,擁有省級及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23家,構建起齊全完善、實力領先的創新平臺體系。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山東省級特色產業集群上云用云比例達到56%,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率達到50%,淄博高新區藥品及醫療器械、煙臺經開區化工新材料、鄒城礦山裝備智造等部分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率已超過90%,基本實現“十四五”期間培育要求。
100個特色產業集群外貿發展普遍較好,全省特色產業集群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179個,2022年主導產品出口貿易額平均增長31.4%。其中,66家特色產業集群有外商直接投資,2022年有41家外商直接投資額增長超過10%,26家增長超過20%。
各地分布相對集中
泰安特色產業集群較多

根據《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管理辦法》,成為特色產業集群需同時滿足產業特色明顯、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突出、品牌影響力強、技術水平高、工業互聯網應用深入、組織管理體系完善等條件。其中,集群產業要求符合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年營業收入100億元以上,企業有較強的成長性,擁有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
經濟導報記者梳理發現,已認定的100家特色產業集群從區域分布看,泰安最多,達到9家;其次為青島、淄博、煙臺、濰坊均為8家;濟寧、德州、聊城均為7家;濟南、威海均為6家;東營、濱州、菏澤均為5家;日照、臨沂均為4家,棗莊3家。
這些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又呈現出相對集中的特點。如,泰安市入選的特色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岱岳區、肥城市,均有3家,寧陽有2家。棗莊則3家均在滕州市。另外,濟南市市中區2家,青島膠州市、嶗山區均有2家,淄博周村有2家,東營經開區2家,煙臺蓬萊2家,濟寧梁山2家,威海環翠區、高新區均2家,日照莒縣2家,德州樂陵2家,聊城陽谷、冠縣2家,濱州博興2家,菏澤曹縣2家。
從產業分布來看,既有傳統優勢產業,如食品加工、橡膠輪胎、汽車零部件、有色金屬加工、紡織服裝、化工等。又有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特別是十強產業領域較多,如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另外綠色低碳環保類也較多,如節能新材料、綠色建材、環保板材等。
產值均超百億元
擁有多家專精特新等企業

從產值來看,所有產業集群的產值均在百億元以上。
其中,壽光市生物基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2022年總產值達到228.83億元,中小企業1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3家。國家級創新平臺3個、省級創新平臺15個、其他省級平臺6個。近三年集群中小企業主持制定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4項及團體標準3項,中小企業有效發明專利52個,從業人員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29個。
青州市花卉特色產業集群已形成百億級花卉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綜合產值超過151億元。集群總面積達13.1萬畝,花卉生產專業村136個,從業人員11.2萬人。“小巨人”企業6家,省級專精新特企業10家,單項冠軍11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創新型企業12家。有效發明專利198個,每萬人擁有量17.32個。
青島市市南區數字經濟特色產業集群擁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2022年集群總產值546.63億元,近三年主持及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56項,中小企業有效發明專利60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3.20件。
青島嶗山區工業智能服務特色產業集群擁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2022年集群總產值302.39億元,成為青島市發展工業智能服務產業的核心承載區。
膠州市電力鋼結構特色產業集群擁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高新技術企業88家,2022年集群總產值252億元,已發展成為北方最大電力鋼結構產業集群,全國重要的輸電鐵塔生產基地、電廠鋼結構生產基地。
德州天衢新區電子信息特色產業集群企業數量已達到12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34家,年營收達106億元。電子信息(集成電路)產業初具規模,吸引了越來越多產業鏈上的生產制造以及服務企業落戶。建設了北方地區最大的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生產基地和全省最大的手機整機生產企業。
淄博高青的高分子新材料產業集群規上企業31家,2022年集群營業收入583億元,龍頭骨干企業營業收入占比達85%,研發投入占比1.4%。形成了一批產業鏈上下游緊密關聯的協作配套企業。
在去年國家首次組織評選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中,山東有7個產業集群入選,分別是山東龍口市交通鋁材產業集群、滕州市中小數控機床產業集群、東營市東營區石油鉆采裝備產業集群、博興縣商用智能廚房設備產業集群、臨清市中小軸承產業集群、青島市膠州市智慧家居制造產業集群、青島市城陽區橡塑材料產業集群,數量和廣東并列全國第1位。
綜評前10獎勵100萬元
開展定制化精準服務
特色產業集群實行動態管理,有效期為5年。獲評特色產業集群后,各特色產業集群仍需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配套協作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和區域品牌建設,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加快特色產業集群邁向中高端,形成區域經濟和創新發展新優勢。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山東要打造100家左右省級特色產業集群,2021年起,山東還對認定的特色產業集群實施綜合評價,綜合考慮集群實力、發展活力、創新研發能力、公共服務能力等指標,評價居前10位的省級財政給予最高1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山東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年十大專項行動中提出,開展特色產業集約集聚發展行動。實施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能級提升行動,提高“特色產業集群·云上展廳”覆蓋率,力爭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實現全覆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覆蓋面超過50%。開展特色產業集群服務行活動,甄選優質服務機構組建服務資源庫,為集群開展定制化精準服務。力爭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工作繼續領跑全國,新培育20個左右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山東還將面向全國征集優質服務資源,加快組建省級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資源庫,加快在集群內樹立一批數字化轉型的標桿企業。瞄準強化龍頭企業的集群牽引能力,山東還將加快培育一批制造業領航型企業,推動龍頭企業積極參與配套產業園建設,通過共享供應鏈、搭建協同創新平臺等方式帶動上下游關聯企業發展壯大,確保集群內優質企業始終保持“一池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