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連續兩個月的慢節奏后,6月信貸投放再次提速。根據中國人民銀行7月11日發布的數據,6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05萬億元,同比多增2296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初步統計,2023年6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億元。
從整個上半年看,人民幣貸款增加15.73萬億元,同比多增2.02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20.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5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億元。
分析人士稱,6月新增信貸顯著回升,信用擴張再度加速,信貸結構有所優化。下半年,需求恢復與宏觀調節力度加大,將繼續推升信貸和社融穩步增長。
新增信貸顯著回升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季節性效應和政策加力下,6月新增信貸明顯回升,信用擴張再度加速,企業與住戶貸款均大幅放量,票據融資同比減少,信貸結構有所優化。
“從整個上半年看,信貸投放靠前發力,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在5月觸底之后,6月社會融資和信貸投放呈現季節性回升態勢,部分數據好于預期。這表明隨著支持經濟持續回升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市場信心和預期回暖,融資需求有所修復。
從貸款結構看,上半年,住戶貸款增加2.8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81萬億元。
溫彬表示,4月至5月信貸投放節奏有所放緩。6月以來,逆周期調節政策加力,降息落地刺激投資和生產需求,在季末信貸沖量和政策繼續引導支持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作用下,企業貸款仍有支撐,企業中長期貸款依然是新增信貸的重要拉動力量。票據融資同比大幅少增,信貸結構較去年明顯優化。
“住戶部門貸款延續自年初以來的長短端分化格局。”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618”促銷活動、端午假期等因素疊加低利率環境,推動零售端信貸表現較好。但居民對中長期貸款的需求相對低迷、仍待提振,這主要是因為居民提前還貸現象延續疊加購房需求不強。
M2增速延續回落
初步統計,2023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5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億元。6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22萬億元,比上月多2.6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億元。
溫彬表示,在高基數效應下,6月社融規模同比增速有所下行。在結構上,人民幣貸款仍然是新增社融的主要貢獻項;在基數效應下,政府債凈融資是社融的主要拖累,后續伴隨地方債發行加快,政府債凈融資有望觸底回升,進一步增強對社融的支撐;企業債券融資較上個月季節性改善;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股票融資等實現同比多增。
6月末,M2余額2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0.1個百分點。
明明認為,M2增速延續回落,一方面源于中國人民銀行在目前相對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下延續穩健基調,在貨幣供給上保持定力,流動性投放較為謹慎;另一方面,去年5月起,M2增速進入上行通道后帶來的高基數,也對今年數據形成壓力。
信貸社融有望穩步增長
展望下半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下半年需求恢復與宏觀調節力度加大將繼續推升信貸和社融穩步增長,其中信貸恢復節奏可能相對更快。
連平預計,下半年新增信貸有望接近10萬億元,同比多增2.4萬億元,全年增量預計超過25萬億元;社融增量有望接近13萬億元,同比多增2.1萬億元,全年增量超過35萬億元;M2增速保持在11.0%至11.5%左右。
“未來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的大趨勢是明朗的,我們對下一階段的信貸宜保持理性、樂觀的態度。”光大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表示。
溫彬表示,近期多項經濟數據顯示,當前經濟修復進程放緩,終端需求仍不強,物價延續低位運行,亟需政策進一步加力穩固。當前穩經濟政策正在逐步發力,政策加力將驅動下半年信用穩定擴張,并進一步提振經營主體信心、激發內生投資和消費需求,鞏固經濟穩步回升的基礎。
“雖然6月金融數據較5月邊際好轉,但后續金融數據的改善能否延續仍有待觀察。”明明表示,信貸投放提速可能與季末考核等因素有關,票據利率以及貸款需求指數等數據仍反映信貸投放依然承壓,實體經濟修復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因此短期內貨幣政策并不具備轉向的前提。往后看,7月是重要的穩增長政策窗口期,市場仍將延續對寬信用政策力度展開博弈。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預計,下半年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繼續強調精準有力,充分釋放出加強逆周期調節、前瞻性指引和預期管理的政策信號,繼續推動實際貸款利率、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穩中有降。(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