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經濟導報記者從7月7日舉行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濟南將實施“項目突破年·電先行”八項再升級行動,2023年計劃投資39億元,帶動700余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擴大產能。加快能源保障網建設,推進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及其配出至濟南等“外電入濟”重點工程。
加快推動供電網架再升級。持續發揮電網基礎設施和投資拉動作用,2023年計劃投資39億元,帶動700余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擴大產能。加快能源保障網建設,推進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及其配出至濟南等“外電入濟”重點工程。加快220千伏北起和110千伏郭臺等30項電網工程建設,新增變電容量186.8萬千伏安,有力保障起步區、國際醫學中心、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等重點片區項目快速落地,堅決做到“讓電等發展”。
加快推動保障機制再升級。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組建服務“項目突破年”重點項目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設立供電服務保障、電網發展建設和涉電遷改配合三個工作專班。主動服務工業強市戰略大局,建立涵蓋1686個省市重點項目的任務清單,供電“項目長”每周跟蹤項目接電進度,全力推進石熱入濟、機場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健全重點項目應急響應機制,政企協同開辟綠色通道,堅決做到“項目吹哨、部門報到”,全要素確保“讓電等項目”。
加快推動延伸投資再升級。深化“用上電、用好電、不停電”宜商三電服務模式,發揮濟南市“一次辦成”獲得電力工作專班牽頭單位作用,推動供電基礎設施納入土地儲備成本政策再升級。對標國內最高標準,全面推行企業“開門接電”模式,實現全電壓等級客戶電力接入投資至“家門口”,小微企業低壓接電“零投資”容量提升至200千瓦。預計全年節省客戶辦電成本5.8億元。
加快推動數智辦電再升級。主動融入數字濟南建設,聚焦辦電便利度提升,豐富網上國網App服務功能,電子簽章應用率提升至90%。深化電力業務系統與政府系統互聯互通,精準獲取土地出讓、用電容量等信息,實現重點項目“免申請”報裝接電。持續發揮電力大數據“晴雨表”作用,深化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電力數據在城市治理、項目監測等方面深度賦智賦能。
加快推動聯辦服務再升級。堅持“一件事一次辦”,深入推進市政公用服務聯合報裝,依托政務服務網貫通“熱、水、氣、訊”等服務系統,實現“一套資料、一張表單、一網通辦”。加快推進接入工程一體化實施,試點開展外線管溝同步規劃、設計、施工,確保重點項目高效接入。主動融入城市網格治理,年底前全面建成206個“電熱水氣·網格融合”示范社區,打造公共服務聯辦知名品牌。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再升級。深化全市能源電力轉型升級路徑研究,“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積極服務風電、光伏等重點項目并網,全年消納新能源發電超55億千瓦時。主動為年用電量超1000萬千瓦時的53個重點項目提供能效診斷服務,打造積成電子、維達紙業等20個用能優化示范項目,年節約用電115萬千瓦時。加快拓展綠電交易,年交易電量突破6000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萬噸。
加快推動供電保障再升級。扛牢電力保供首要責任,堅持“不停電就是最好的服務”,強化重點項目及周邊區域電網精益運維,大力推行不停電作業,實現重點項目“無感知”接電。深化配網智能化、透明化建設,城區供電可靠率達99.985%。高標準建成高新東區電力負荷智慧管理示范工程,推動全時間尺度可調節負荷資源池突破80萬千瓦。扎實開展重要客戶負荷摸排,延伸提供免費試驗等增值服務,確保重要客戶安全可靠用電。
加快推動四進走訪再升級。迭代升級“四進送服務”大走訪,開展重點項目建設送服務、解難題、促發展走訪活動,以“線上訪”等形式精準響應客戶訴求,確保客戶訴求“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深化“平臺+服務”雙促共贏,強化與平臺企業溝通合作,持續在用能節能、服務保障等領域創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