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期間,比“龍舟競技”更火爆出圈的是“龍舟經濟”。繼“村BA”和“村超”之后,國民的目光再度下沉到縣城這個中國行政區劃的基本單元。
與此同時,上承大中城市、下接廣袤鄉村,處于“城尾鄉頭”的縣城正在成為城鎮化的增長點和爆發點。近日,湖南、山西、陜西等多地陸續召開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相關會議。從時間的窗口回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持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首先提到的就是,“完善城市特別是縣城功能,增強綜合承載能力”。
將目光投向山東,今年6月,山東省發改委確定濟南商河縣、青島萊西市、淄博沂源縣、濰坊青州市、濟寧汶上縣、威海乳山市、日照莒縣、臨沂沂水縣、濱州鄒平市、菏澤曹縣等10個縣(市)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省級試點。
縣城為何要“強身健體”?當前縣城發展的掣肘在哪里?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是否意味著縣城將要迎來“逆天改命”的發展機遇?對此,記者采訪多位多家尋找答案。
新型城鎮化建設,10個縣城率先破題
“先行”意味著走在前列,以“領跑”姿態為后來者提供路徑或樣板,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面對城鎮化建設的任務,山東為何選取這10個縣(市)率先破題?
今年1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若干措施》(下稱《措施》),明確推進縣城城鎮化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和政策包,其中提到分類引導縣城發展,試點先行,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傳林表示,從區域分布看,10個縣(市)中淄博沂源縣、濰坊青州市、濟寧汶上縣、菏澤曹縣等多個縣(市)處于全省中西部地區,與《措施》提出的重點支持中西部進行試點先行相對保持一致;從經濟體量看,10個縣(市)GDP在200億-800億元,呈階梯型分布,對于縣(市)如何進階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從縣(市)特征看,10個縣(市)屬于大城市周邊縣、專業功能縣、農產品主產縣、生態功能縣以及人口流失縣等五種不同類型,對于分類推進縣城城鎮化能夠提供重要借鑒。
具體來看,各個縣(市)發展各具特色,如青島萊西市鏈條式培育壯大“6+1”現代產業體系,2022年獲評首批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濰坊青州市2022年成功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全省城市更新試點縣;曹縣作為知名“網紅”縣,淘寶鎮數量居全國第一,2022年網絡零售額突破300億元,原創漢服銷售額占全國同類市場三分之一;濟寧汶上縣先后獲得國家級制種大縣、全國五星級農技推廣機構等一批“國家級”榮譽,2022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1%,“四新”經濟占比達到24%。
縣城,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耦合點
被評為省級試點后,這10個縣(市)要承擔哪些任務?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
按照“首年評估、三年中評估、五年總評估”的評估辦法,將督促這10個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按照大城市周邊縣、專業功能縣、農產品主產縣、生態功能縣以及人口流失縣等五種不同類型及試點任務,打造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山東樣板”。將來,山東省將在資金、信貸、土地、項目等方面,給予試點縣重點支持和傾斜。
當下,全國各地展開推進以縣城為載體城鎮化建設的熱潮,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縣城為何如此重要?
根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分析,按照業界對2035年-205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達到75%-80%之間的一種預估來測算,未來還有1.5億-2億左右人口進城,人口將進一步向大城市和小城市兩端聚集,縣級單元成為城鎮化的重要層級。
城區(市轄區)和縣域(縣及縣級市),雖同為國家治理的基本單元,但兩者在國民體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卻有著很大差別,縣域上承大中城市,下接廣袤鄉村,承擔著城市和鄉村融合發展的紐帶角色。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城鎮化綜合協調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縣城數量多,26個縣級市、52個縣占到縣級行政區劃的57%,縣域總人口5497.5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54%。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對于深入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引導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提高城鄉融合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山東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研究所所長劉德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到,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對于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縣城是縣域政治、經濟、文化資源的集聚中心,也是距離鄉村最近的“城”。去年,山東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經濟。在一系列政策的背后,可以看到,縣城已經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耦合點。
人口和產業,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點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B面,是全國范圍內多個縣城發生公交“停運”風波,背后直指人口和財政困境。如何把握縣城發展的重點和節奏,科學有序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在鄧傳林看來,縣城的城鎮化能否有效推進,主要取決于人口和產業兩大核心要素。
他表示,人口是第一生產力,是縣城城鎮化建設中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產業強則縣域強,產業興則縣域興,產業活則全盤活,以產立縣、以產興縣是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縣域綜合承載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同時,縣城城鎮化要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持續推進投融資機制、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等體制機制改革。
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有其發展的客觀規律,也需要有遵循規律基礎上的能動努力。
他建議,山東省推進縣城城鎮化需開展以下重點工作:一是制定符合縣域人口流動特征的城鎮化政策,以產業轉型引導人口在縣域實現就地就近城鎮化;二是指導縣城選準特色產業主攻方向,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進一步培育壯大縣域經濟,構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縣域產業新生態;三是精準識別縣城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短板”,針對性進行“補短板”“強弱項”。(來源:大眾報業·風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