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山東正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為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促進共同富裕,推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新成效,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夯實基礎。山東銀行業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日前,山東省銀行業協會組織的“銀行業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服務山東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專題調研暨新聞媒體一線行”宣傳活動來到臨沂,對銀行業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的典型做法和成效進行了深入調研采訪。
足不出戶就能獲批貸款,金融產品種類愈加豐富,“無感授信”帶來“有感體驗”……2020年9月,全國首個也是唯一“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簡稱“金改區”)落戶臨沂以來,臨沂市在普惠金融支持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正走出一條嶄新的道路,以普惠金融“星星之火”點燃鄉村振興“燎原之勢”。
為鼓勵各銀行機構圍繞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穩步探索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臨沂銀保監分局在山東銀保監局領導指導下,持續加大對臨沂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試驗區的信貸資源傾斜,引導轄區內金融機構蹚出新路徑、實現新突破,持續推動“金改區”建設擴面提質增效,打造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臨沂樣本”。
截至4月末,臨沂全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899.7億元,較年初增加179億元,增長9.43%,高于各項貸款增速4.4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初下降0.47個百分點。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77億元,有力助推了臨沂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量身定做“金改區”產品破解融資難
臨沂費縣費城鎮老君崖村月季種植專業大戶郭勝偉,去年種植培育月季花卉近150畝,因找不到合適的抵押擔保難以貸款。農業銀行臨沂費縣支行聯合省農擔費縣辦事處堅持特事特辦,開辟綠色通道,很快300萬元“金穗沂蒙興農貸”發放到位。今年以來,郭勝偉已實現收入260余萬元。

近年來,農行臨沂分行圍繞“金改區”目標任務,積極開展業務創新試點,成功申報總行級“三農”產品創新基地,創新推出“金穗沂蒙興農貸”,是臨沂市金融機構第一個針對金改試驗區特設、獲總行批復的信貸產品。
“金穗沂蒙興農貸”產品的主要特色亮點客群更廣、期限更長、擔保更寬、額度更大、審批更快、利率更低,有效滿足了各類農村經濟主體的金融需求。截至4月末,該行已累計新發放“興農貸”3626戶,金額70.5億元。4月末貸款余額22億元,其中當年發放貸款479戶,金額9.6億元。該產品被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作為“臨沂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典型案例”印發推廣。
讓美德信用成為真金白銀
2022年4月2日,山東銀保監局第一書記派駐村——臨沂市費縣新莊鎮金石溝村舉行美德作抵押授信儀式暨“沂蒙金融超市”開業儀式,費縣農商銀行現場為獲得“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的19名黨員群眾開通了230萬元授信額度。

“真是沒想到,個人美德積分竟然讓我獲得了45萬元信用貸款。”儀式舉行當天,“星級文明戶”張京月獲得了45萬元的“美德個人”信用貸。
如何獲取積分?如何量化和認定?積分怎么用?“比如個人層面,誠實守信、倡樹新風等可獲取奉獻積分;企業層面,規范經營、社會公益等可獲得獎勵積分。積分的認定也要經過嚴格的申報、審核、公示、通報等程序,接受群眾監督,保證公平公正。”牛純好介紹。
去年以來,該行不斷強化政銀聯合,探索以美德信用積分為基礎,創新“美德信用貸”系列產品,真正將美德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金融源,讓無形的信用價值轉化為有形的貸款資金,助力鄉村社會治理,開創“美德+信用+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截至2023年4月末,累計發放“美德信用”系列貸款10357萬元,支持577人就業創業。
同時,該行還采用“沂蒙金融超市+農金員”的工作模式,實現“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截至4月末,已建立沂蒙金融超市228處,各金融超市均實現了助農存取款、糧食收購結算、殘損幣兌換、金融消費維權、金融知識宣傳普及、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六位一體”的金融服務功能。
小小金銀花綻放幸福花
臨沂平邑素有“中國金銀花之鄉”的稱號,種植金銀花65萬余畝,依托其特色產業,平邑邑興藥業公司在此落地并生根發芽。
作為全縣首個“授牌信用村”的村民,該公司負責人謝洪宇收益頗豐。 2022年12月,為保障金銀花、丹參等中藥材的采摘收購工作,郵儲銀行平邑縣支行為其提供200萬“產業貸”。

據了解,為支持金銀花產業發展,郵儲銀行臨沂分行大力推進“信用村”建設,以“產業貸”“流水貸”做好金融支持。截至目前,該行已累計向2000余名金銀花購銷商投放信貸資金4.23億元。郵儲銀行臨沂市分行涉農貸款余額154.16億元,較年初增加14.01億元;普惠涉農貸款余額62.56億元,較年初增加10.89億元。
別樣解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百泉峪村生態產品總價值為7270.56萬元,其中文化服務價值占比就達到76.77%,生態旅游產業大有可為。”蒙陰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釗堂說。

基于山東省首份村級GEP核算報告創新開發的GEP貸,生態產品價值變現成為可能。2022年,該行給予百泉峪生態價值轉換整村授信額度2000萬元,讓“生態高地”真正變成了“資金洼地”。
“我們村有119戶村民,過去為了發展經濟,破壞山體開采花崗巖。后來我們主動關閉礦廠,修復生態,靠著綠水青山吃起了生態旅游飯。”百泉峪村黨支部書記方國明說,目前,村內發展40家農家樂和民宿,人均收入超過3.3萬元。
為全面助力綠色旅游發展,該行還創新推出“美景田園貸”“門票收費權質押貸”等產品,重點支持蒙山國家級5A旅游景區、岱崮地貌國家地質公園等建設,帶動農家樂、農家民宿258家、農戶1424戶。
施足稻田“金融底肥”
“江北稻改第一鎮”河東區太平街道依靠享譽市場的“太平大米”品牌撐起了農民的腰包。
“從我們父輩那一代就參與太平稻改。三次稻改,從老百姓的結算,到整村授信,農商行提供貸款資金,幫助稻米產業的發展。”太平街道某合作社的負責人說。

河東農商銀行創新推出了稻米系列信貸產品,用于擴大種植規模,增加農耕設備。不僅通過“農業+產業鏈金融”,打造了稻米全產業鏈金融支持服務,還與河東區供銷社聯合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同時,通過“金融+旅游”模式,推動稻香文化與農家樂深度融合,助力以稻田旅游和稻米節為特色的當地鄉村旅游業發展。截至目前,累計發放稻米產業貸款4458萬元,其中,種植類818萬元,生產加工類3640萬元。
加入金融“佐料” 讓預制菜更入味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蘭陵縣成大食品有限公司緊抓預制菜產業發展風口,產品走進一線城市的大型商超。
“企業發展離不開農商銀行支持。”公司副總經理譚勇說,“此前我們急需一筆資金籌建新廠、采購原料及新設備、建立儲存庫。重要關頭,蘭陵農商銀行為我們提供了500萬元的資金,解決了難題。”

為著力打造蘭陵縣預制菜產業品牌,推動預制菜產業實現全鏈條布局、一體化生產,蘭陵農商銀行專門成立“大挎包”金融服務團隊,及時了解企業資金需求,為預制菜產業提供“金融動力”,助力預制菜企業發展加油提速。
科技金融,推動商城數字化轉型
近日,臨商銀行開發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小微企業涉農票據貼現服務”,將業務辦理時間由原來的2天壓縮至15分鐘,實現了“數據多跑路,客戶少跑腿”,被山東省大數據局評為創新應用優秀解決方案。
該行研發的“精品茂私域商城”,為7000余戶市場商戶搭建了集商品交易、物流服務、大數據服務、支付與供應鏈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數字電商平臺,節約開發費用及人力成本5000余萬元,實現“平臺化管理、移動化操作、集約化運營、實時化監測”,走出了金融助力“四個商城”建設的“臨商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