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穩定和擴大就業促增收促消費促增長行動方案》(下稱“一穩三促行動”方案),創新推出一攬子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政策措施,鞏固當前山東經濟增長企穩回升勢頭,加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通人才政策落地、穩就業、促就業的“最后一公里”。
創新“5帶4送”直播帶崗
直播帶崗這種新的數字化招聘方式蓬勃興起,迅速成為一個重要的招聘渠道。從藍領群體到高層次人才,眾多招聘正在加速往線上轉移。直播帶崗也成為各地政府促就業的新機制。

“主播把需要招工的企業和崗位的工作及生活場景,用視頻、圖片等方式進行介紹,進入直播間想找工作的人可以隨時向主播提問,主播和直播間的觀眾現場互動,解答問題。”6月12日,德州市慶云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人社局局長徐洪義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慶云縣創新推出人社局長、人社科長、人社所長、人社服務專員、首席政府服務官等5類人員帶崗直播,聯系退役軍人事務局、婦聯、工會、鄉鎮(街道、開發區)等4類部門送崗直播,實現“智云就業”與“直播帶崗”深度融合,雙軌并行,努力打造“崗位推薦+線上答疑+后臺服務”三位一體的網絡直播新體系,最大限度實現“人崗精準匹配”。
通過直播帶崗與宣講政策相結合,線上直播帶崗與線下招聘會相結合,慶云縣每月至少舉辦一次企業用工大型招聘會,通過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面對面”咨詢交流,極大提高了求職用工的成功率。此外,還將直播帶崗與“智云就業”平臺建設相結合,對人力資源市場和零工市場實行一體化運營管理,設立直播專區、選崗專區、播報專區,為用工單位創造“進門即招工”,為求職者提供“到場即選崗”,實現招聘求職“零距離”。

“與傳統線下招聘相比,用新媒體手段有很多獨特優勢。尤其今年年初在恢復和擴大生產,許多企業短期內需要大量用工,紛紛組織了招聘團隊到勞務輸出的省份招工。但這種線下方式畢竟花費的時間多、成本高。而用線上直播招聘的方式,不受空間和地域限制,能快速直接聯系到全國各地的求職者。求職者只需通過直播間和招聘方溝通,并上傳自己的資料和需求,就能匹配到合適的崗位,這極大節省了求職者和招聘方雙方的時間及人力物力成本。”徐洪義認為,把地域優秀的企業集中起來,形成地方性招聘品牌,這種規模效應,不僅比每家企業單獨去招聘更為有效、快捷,也將為慶云發展做宣傳推廣,向外界發出了當地需要高層次人才、產業正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信號。
據介紹,通過政府、企業、高校共同發力,德州市慶云縣創新推出“5帶4送”直播帶崗模式,為廣大求職者精準提供就業崗位,探索出一條更高質量和充分就業的新路子。2023年上半年,慶云縣已開展直播帶崗117場次,官方抖音號關注人數達到1.6萬人,提供就業崗位25665個,達成就業意向11750人。
為青年人才搭建鏈接橋梁
6月9日,“廣納才 聚共識 解難題 促發展” 青年博士走進天衢新區觀摩活動舉辦,來自齊魯工業大學、德州學院的100余名博士參與,與全區50余家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關鍵企業開展深入交流,通過“現場出題、領題攻關”這一創新模式,促進人才鏈、創新鏈、學科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博士團”深挖企業技術需求,為其創新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把脈開方”。“企業對環保材料是否看重?目前在新產品研發方面應用空間大嗎?”在景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的青年博士劉克印現場發問,他就職于齊魯工業大學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植物纖維材料和成膜材料等有機材料的研發。
“團隊科研課題與企業主打產品壓濾機的濾布材料非常契合,希望通過強強聯合,將成果應用到濾布生產上,為產品節能降耗助力。”劉克印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博士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議,將鏈主企業的技術需求詳細記錄,準備“領題”回去帶隊攻關,盡快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
青年人才是寶貴的人才資源,高校畢業生同樣是保就業穩就業的重點群體。臨近畢業季,山東各地紛紛搶抓時間窗口,精準拓展崗位,優化指導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創新高,2023年山東高校畢業生總量首次突破80萬,達81.3萬,同比增加1.8萬。同時,就業需求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現實因素增加了就業壓力。

“從3月份開始,我們就瞄準校園,積極參與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國聘行動、‘就選山東’校園招聘等就業服務活動,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個性化需求,大規模開展求職招聘、就業指導、政策咨詢等服務,推動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向校園延伸。”齊魯人才網市場總監李召華介紹,作為平臺和獵頭機構,齊魯人才網積極開展人才尋訪工作,打通“產學研”人才校企“雙向流動”渠道,強化人才培養就業導向。
“從長遠看,大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實現就業,有利于進一步釋放人才紅利,為未來發展積蓄動能。”齊魯人才網創始人吳強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就業是青年與城市連接的紐帶,更是相互成就的橋梁,下一步要積極聚攬青年人才,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提質升級,打通“最后一公里”
穩就業、促就業是長期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此次“一穩三促行動”方案圍繞促進重點產業就業、中小微企業發展、重點群體就業等內容,從8方面提出20條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工作舉措,推動就業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助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流動管理處處長劉保儉表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一頭連著百姓福祉,一頭關系經濟大局。今年,山東將重點實施行業促就業進校園、進企業、進園區、進鄉村“四進”專項行動,打通市場化促就業“最后一公里”。
不斷優化服務,為就業者、求職者打開一扇扇通往高質量就業的大門,支持和幫助他們。數據顯示,一季度,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在全國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活動5.8萬場。一場場就業招聘,讓求職者和用工單位之間實現有效對接。

目前,我國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靈活就業人員有2億多人。首都經貿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從整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來看,提質升級大潮襲來,尤其是數字化轉型趨勢正在進行當中。“穩就業、促就業也要跟上數字化的步伐,通過數字化工具,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服務質量得到改善。可喜的是,在各地政府、企業和平臺的共同推動下,直播帶崗等新型線上招聘方式正在逐漸成為常態。”張成剛說。
吳強表示,齊魯人才網今年以來已經走入了山東省內幾十所高校,助力高校畢業生走穩就業路,“我們建議校方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深入細致做好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一方面,應強化不斷線就業服務,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歸集機制,用好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等,持續為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提供崗位信息;另一方面,應抓住重點群體,織密織牢就業保障網,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就業的特殊困難高校畢業生進行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同時把有就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納入服務范圍。”
(本報駐德州站記者謝衛振對報道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