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市場的本質是供求關系的整合,既然是市場的一種,就需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在其中的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就業市場經歷了一系列嬗變到如今百花齊放,就業市場的充分發展促進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實現。市場的重要特征是雙向自由選擇,一方面,用工主體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由選擇用工質量、數量,并且根據市場反應提供合理的薪資;另一方面,勞動者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職業目標、生活成本自由選擇工作機會。如此一來,實現了勞動力與智力要素向高價值領域流動。
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著力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增長保就業;久裆怀鼍蜆I優先,著力支持市場主體穩崗。
尊重市場,實現充分博弈
不談經濟問題,談就業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就業市場是充分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的一部分。曾有一個數據,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能拉動的就業增量是150萬人?梢哉f,抓住了生產端與消費端,就抓住了根本。
解決就業要緊緊依靠市場,這是市場經濟所決定的必然路徑。企業需要人才以提高經營效率和企業競爭力,而企業尋找人才的過程正是解決就業過程。放眼目前的中小企業,在行業中自由競爭最終以效率更高、更優者勝出,而影響效率的條件包括資金、技術、人才、政府補貼等。低效率的企業理應遭到破產淘汰,從而釋放出大量的勞動力與智力,驅趕著這些人進入高效率的企業。但卻往往存在“低效率”仍“吃香”的企業,在全面市場經濟條件下,這是不可能持久的。
當前,在促就業的工作中,還是存在“形式主義”。一些地方為了完成招才引智的任務,或者為了體現工作成果,在企業用工需求并不明顯的情況下,頻繁帶領企業到各類高校開展招才引資活動。屬地企業盡管需求不足,或礙于情面,或僅限于雇主品牌宣傳,也半推半就而隨行。而高校的接待工作則苦不堪言。往年高校一般是秋春兩季各安排一場大型招聘會,而近兩年則是頻繁接待各地的組團招聘,可畢業生卻反映投遞簡歷后石沉大海,效果不佳。在促就業、保就業過程中有一個基本立足點,那就是不能以犧牲企業、高校利益為代價。
就業市場是一個充分博弈的市場。只有“你情我愿”,就業才能真正穩住。配給制之所以無效率,或是因為勞動者被配置在了不了解、不喜歡的崗位上,或是因為被配給方原本并不存在用人需求,最終導致效率的降低或人員的閑置。
在尊重的基礎上,山東企業應該積極拓展市場和業務,擴大企業規模和延伸產業鏈條,增加企業容納就業的能力。通過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拓展市場和業務范圍,增加新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和銷售,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同時為員工提供就業支持。
規范勞動關系,提振企業用工信心
企業當前的用工都相對謹慎,其原因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弱,很難實現崗位的增加;二是當前勞動雇傭關系讓企業容易陷入被動境地。當前實行的2008版的《勞動合同法》中,以勞動關系的提前解除為例,勞動者只要提前一個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企業就得無條件接受,勞動者無需給企業補償;反之,企業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則受很多限制。即便是勞動合同到期,只要勞動者認為需要續簽合同,企業就必須續簽,否則就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這個條款實際上讓勞動合同的有效期失去了有效性。三是企業擔心用工成本問題,如社保繳費率高,這個問題在社會上早已有了很多議論。此外面對復雜的勞動關系,以及高企的用工成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出現了“勞務外包”的模式,將用工風險及用工成本轉移給第三方。據統計,2021年上海市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產值達到了上海市GDP總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絕大多數是代發工資而已,無法產生有效的價值。
促就業、保就業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降成本,尤其是要降低企業的人力成本。實現降成本需要綜合施策,近期出臺的《山東省穩定和擴大就業促增收促消費促增長行動方案》中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產能恢復期較長、經營較為困難的行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提供公益性服務,或適當減免相關服務費用,這就加強了政策激勵,提振市場信心,培育就業新增長點。
此外,人才培養要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關注新型業態,發揮人才紅利。尤其要注意,人才的培養要跟企業的需求相契合,比如,職業教育中進一步普及“雙師制”,在校內有老師教課,在校外有專業老師帶領,這樣就能極大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中國的就業彈性非常高,不少行業的勞動力,尤其是年輕就業者往往一兩年就換單位,求職者尋找工作的途徑也多樣化。為了適應新業態,也給了齊魯人才網這樣的平臺更多的機遇。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著力點,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深度融入重點領域產業鏈,為鏈點企業設計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和模式,整合關鍵環節人力資源服務需求,持續提供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對接和供需匹配服務。(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