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初夏時節,山東各類預制菜展會、推進會等一系列活動頻頻舉行,預制菜產業鏈上的山東企業也紛紛加碼,角逐預制菜產業賽道,預制菜產業大省山東不斷出臺政策措施,扶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龍頭企業加速布局
6月18日上午,信良記(山東)預制食品產業園在臨沂蘭陵縣奠基。該項目由預制食品龍頭企業北京信良記和中建投城市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打造,總投資20億元,預計2024年5月實現投產。項目建成后年產預制食品60萬噸,銷售收入10億元。
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的第二場民營企業家記者見面會上,山東預制菜龍頭企業——得利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思敏透露,得利斯正集中力量加快高檔預制菜新項目的建設,實現以項目促發展,以項目促轉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目前,得利斯在諸城市投資5億元建設的10萬噸預制菜智能智造項目一期已經建成,二期項目計劃今年11月建成投產,項目年可生產各類肉制品將達10萬噸,可滿足山東地區對于優質預制菜產品快速發展的需求。項目全套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線,實現高度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建成后每年可增加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2.5億元。另外,得利斯陜西基地5萬噸預制菜智能智造項目預計2023年11月建成投產。下半年,計劃開工建設江西贛州10萬噸預制菜智能智造項目,預計于2024年底實現投產,省外產能將達到15萬噸,將實現年產值30億元以上!编嵥济舯硎。
據鄭思敏介紹,作為一家集良種豬繁育養殖、糧油及飼料加工、生豬屠宰、肉制品加工、生物工程于一體的大型食品產業集團,得利斯集團年可屠宰生豬500余萬頭,倉儲糧食100萬噸,生產飼料100萬噸,加工大豆50萬噸,年生產各種生熟肉制品50萬噸,年產值達200億元。在聚焦主業的同時,得利斯積極研發新產品,適應新業態,向更加健康、營養、美味、方便的高品質預制菜食品方向轉變。
數據顯示,得利斯的預制菜產能近兩年實現了大幅增長,預制菜帶來的營收也在不斷上漲。2022年,得利斯的預制菜類產品共實現營收6.43億,同比增加37.91%。其占總營收的比重也由2021年的14.90%提升至2022年的20.91%。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得利斯在此前舉行的2022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提出,2023年將以預制菜為發展重心,提高預制菜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產品業務規模。
鄭思敏表示,得利斯集團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建設完成500萬頭生豬產業鏈生產體系,達到年產值500億元的規模,真正建立起從源頭到終端、從田園到餐桌的綠色產業體系,助力全省預制菜產業的高質量崛起。
6月13日,銀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座股份”)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稱,將推進門店業態結構優化升級。銀座股份表示,將優化生鮮商品結構,探索并開展海外直采,擴大進口商品比重。同時,加快預制菜等新產業的布局和品牌整合,打造預制菜主題銷售專區,還將以銀座聯名等形式加大自有品牌開發。
春雪食品常務副總裁鄭鈞在此前的預制菜新品發布會上透露,今年以來,春雪食品發展形勢持續向好,募投項目產能逐漸釋放,新建年產4萬噸雞肉調理品智慧工廠將于今年9月份投產。截至現在,雞肉調理品(預制菜)的設計產能達到8萬噸、在建產能4萬噸,合計12萬噸;年宰殺肉雞1億只,雞肉生鮮品設計產能達到24萬噸。
春雪食品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答復投資者時表示,將持續打磨提升公司預制菜產品競爭力,借助公司被列為“煙臺市三年重點倍增計劃培育企業”的契機,力爭至2025年實現倍增計劃;借勢萊陽市“以預制菜突破發展引領傳統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到2025年全市預制菜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元”的戰略總體布局,搶占先機,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打造雞肉預制菜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
而隨著山東預制菜產業龍頭企業加大投資,大手筆布局預制菜賽道,預制菜產業鏈上的企業也紛紛受益。山東樂家客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理朱長華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得益于預制菜產業快速發展、淄博燒烤火爆等因素,公司前五個月銷售收入已達3.5億元,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
魯字號預制菜相關企業占全國12%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表示,山東省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源地,農產品加工業發達,預制菜產業起步較早,具有食材全、口碑好、加工強、頭部優等明顯的先發優勢。全省約有8500家預制菜相關企業,占全國的12%,預制菜上市公司9家,低溫肉制品、水產加工品、速凍調理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同行業首位。
據郭鵬介紹,預制菜是以農作物、畜禽、水產品等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采用現代化標準集中生產,經預加工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包括即食、即熱、即烹、即配等食品,正迅速成為蓬勃發展的新產業。企業層面,山東預制菜業態豐富、百花齊放,形成了“老字號”特色發展模式、“中央廚房”集中配送模式、“加工園區”集群集聚模式、“智能交易”創新平臺模式等多元化典型模式,形成具有齊魯特色的預制菜“一桌席”。
“2022年,山東省搶抓預制菜產業‘風口’,充分利用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程度高的基礎優勢,省市縣三級聯動、競相發力,在龍頭培育、集群打造、菜品研發、品牌塑造等方面聚焦聚力,為推動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注入新動能,搶占產業發展新高地! 郭鵬表示。
據介紹,2022年,山東出臺《關于推進全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搶占預制菜產業發展制高點,打造一批產業高地和產業集群。培育預制菜“十大品牌、百強企業、千優產品”。到2025年,全省預制菜加工能力進一步提升、標準化水平明顯提高、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品牌效應更加凸顯,全省培育10家以上百億級預制菜領軍企業,建設具有山東特色的預制菜產業園30個。預制菜市場主體數量突破1萬家、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萬億元。成立山東預制菜產業聯盟、預制菜產業聯合會,發布全國首個《預制菜通用設計實施指南》團體標準。
而在市級層面,濰坊市率先出臺預制菜產業專項扶持政策,編制預制菜企業、產品白名單,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他各市也相繼出臺了支持文件。縣級層面,諸城市創新發展“諸城模式”,培育預制菜加工企業556家,形成百億級規模的預制菜產業集群。萊陽市成立鄉村產業預制菜發展專班,推出18項支持產業發展的舉措。
“近年來,山東省預制菜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加工增值水平、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山東先后出臺一系列支持預制菜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省商務廳利用中國休閑食品飲料博覽會、北方消費品博覽會等大型消費類展會,舉辦山東預制菜展示展銷和新品推介活動;聯合生活服務平臺,舉辦山東預制菜美食專享周電商促消費活動,大力拓展預制菜銷售渠道,取得了明顯成效。”山東省商務廳服貿處副處長張強在6月9日舉行的山東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上表示。
加快構建具有山東特色的全產業鏈預制菜標準體系
伴隨著預制菜的火爆,標準體系缺失、產品同質化嚴重,已經成為阻礙預制菜發展的桎梏。
珍味小梅園創始人浦文明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新銳預制菜品牌當下要把產品鋪向各個渠道,提高動銷率,先讓企業“活”下來。最終,在品牌力建設起來之后,企業進一步觸達上游供應鏈,以及單量密度提升之后,降低履約成本,最終構建一套盈利模式。今年會探索B端市場,主要承接自有工廠產能溢出,C端毛利更高,但B端訂單穩定。
鄭思敏表示,要想在預制菜賽道上行穩致遠,最終比拼的是品牌、品質和創新能力。當前預制菜定義模糊,處在餐飲和食品行業的邊界,門檻低、可復制性強,生產企業良莠不齊。消費者更關心的是預制菜口味、觀感和營養能否達到有機統一,需要創新研發的支撐。
山東諸城外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玉琴建議,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預制菜市場監管力度,加強高風險食品的監督檢查頻次;嚴厲打擊經營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違法處罰力度,淘汰不符合生產條件的企業,維護良好的市場經營秩序。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常春在上個月舉行的山東省預制菜產業發展工作現場推進會上表示,現階段預制菜產業還存在標準體系不健全、品牌效益不突出等短板弱項。要根據地域特色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推薦預制菜企業積極入駐平臺等方法,調動預制菜生產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針對目前預制菜產業發展缺少行業標準、技術標準、安全監管標準的情況,山東《關于推進全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將圍繞預制菜產品類別、原料生產、產品供應、加工生產與食品營養及功能等方面,加快預制菜標準研制,支持有關社會團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制定團體標準,構建具有山東特色的全產業鏈預制菜標準體系。同時,構建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強化預制菜“從產地到餐桌”全程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