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一級巡視員趙長保:賦予經營主體更有保障的土地經營權,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關鍵。
2、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助理代表張忠軍:未來10年,全球農產品需求(包括非食品用途的農產品)預計每年增長1.1%,相較過去10年的增長速度(每年2%)大幅度下降。
3、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哲學研究》雜志社社長王立勝:“包含諸城模式、壽光模式在內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濰坊模式”,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要在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方面交出滿意答卷,要回答“實現共同富!钡臅r代之問。
4、清華大學教授、博導張小琴:萬物皆媒,媒塑萬物,用好媒體,充分賦能鄉村更美好。
5、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主任、中國社科院生態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于法穩:新發展階段,農業的經濟、生態、社會和文化等多功能性日益得到關注,應全面認識農業的基礎地位。農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更是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保障,同時,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部門。
(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整理)
